Jenny乔《愿你盛的下悲伤,也输的出力量》
每种关系里都存在一种危险,以爱的名义让另一个人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比如沉溺于亲密关系的伴侣。
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溺爱和长大后我们对父母的溺爱,对彼此都是一种灾难。
爱得太多太苦,就会成为彼此难以挣脱的枷锁。
最好的爱是一种平衡,既不过多地付出,也不过多地索取。
它其实并不是一件刻意的事,也无法去衡量,但是在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之前,我们都需要练习,不要过度地爱一个人,也不要沉溺在一个人的爱里。不要辜负两个人的时光,但也对得起一个人的日子。
在情感里,无论是你照顾另外一个人还是你们彼此关照的时候,其实都是在精神的某一个层次上面彼此开始拉扯或者说,彼此消耗。在爱里我们要有所保留,给自己留一个余地,在这个余地里,你不会受到伤害,不会让你觉得无路可走,也就是说你的生活里不能只有爱情,你的快乐,你的所有的痛,所有的这个幸福感不能来自于某一个部分。
用心做事,不一定能赚钱。这是大部分对工作不上心的人的主要论点。的确如此,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即使兢兢业业一辈子也赚不到钱,但是只以钱去判断一份工作的话,你就会越来越穷。
不是说我们的努力不值得金钱回报,而是你把自己困在金钱的旋涡里,会失去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成就始于投入,投入始于热爱。我们却常常本末倒置。
人们其实并不是真的爱钱,而是爱钱带来的满足感,但是假设满足感只能由钱创造,就是一种思维上的贫穷。
周国平说过:“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灵魂,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物质上的贫富、社会地位方面的境遇,是内在的精神素质把人分出了伟大和渺小、优秀和平庸。”
物质上的穷,你可以努力奋斗去改变,但精神上的穷,很多人根本就不曾看见,何谈修正。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精神世界的匮乏更无药可医的了。
钱是一种实现的手段,却被当作终身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可悲。物质虽然是基础,但精神生活才能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如果非要把自己分在某一个阶级里,我们都应该学着看看自己的精神层级。
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证明自己距离“成功的人生”还有多大差距?还是为了得到在这个世界存活下来的安全感?但这些跟钱其实没多大关系。
我从来不否认钱是个好东西,更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过苦日子,但是,一个人眼里如果只有钱,他就会越来越穷。穷到没朋友,穷到没有乐趣,更是穷到没有了精神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