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边义老师
辽阳边义题目 立意 选材
一 、题目
我们不妨查一下韵典:题是额,目是眼睛。题目就好像人的额头那样显著,眼睛那样传神 ,是诗词内容的最简明、最形象、最有力、最好的体现,是吸引和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能笼盖全篇内容。一个好的题目,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题好一半文。题目只有独创新颖,才能眉目清秀。 “立题乃诗家切要,贵在卓绝清新,言简而意足,句之所到,题必尽之,中无失节,外无余语。”
--------辛文房在《唐才子传》
题目是一首诗的精华之所在,它能够代表一首诗的大概意境。
下边我们说说我看到的诗词题目的几种现象
1. 没题目
在群里有好多人,就发上来没题目的作品,读者的得去猜你写的是什么,写的好还好猜,若本就水平不咋滴,结果读半天不知所云。你还好意思说你那是诗 ?就是整齐的八句话四句话。所以无论绝句还是以后的任何诗词作品,一定要标注上题目,切记切记!!
2. 用现代汉语为题
写首古诗却用一个现代文的题目,就好比军装却弄一头时尚蓬立钢丝烫发,你看着诡异不?,写古诗词必须要用文言文拟题。别写个《浪漫的时光》《枯萎的紫罗兰》。
3. 太过简单
看到很多朋友都以一二字为题,《春》《夜》《梅》《菊》,结果却写了春日春日送友,夏夜逛街,画梅花之感悟,赏菊喝酒,言简意赅的前提在笼盖题意基础上精炼,不可随意省略字。
4. 诗句为题
古诗词是有以诗句为题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年代久远,题目遗失,后人便以首句为题。
5. 文不对题
这俗称“跑题”,考试写跑题作文是要得零分的。
大家多去留意学习下,看看前人诗词内容和诗题目是怎样做到浑然一体。所以拟题一定要严谨。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 意如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姜斋诗话》
意 ---乃心上之音 是作者对事物的观点 感悟或认知。通俗的说就是你通过这首诗想要说些啥,要表达啥主题思想,想表达啥观点,这就是立意。文章的立意(中心思想),我们在小学开始写作文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立意要新,要远,要高,要准,这几点依然适用于写绝句,因此绝句(包括以后学习的所用诗词)的立意严谨待之。一首诗没了立意,就不能称之为诗,即便词汇句子再美,也只能算几句话。
下面欣赏下前人作品我们来感悟一下。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作》唐代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太原寒甚》明 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垂柳》晚唐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柳》唐 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寒菊》南宋诗人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咏菊 宋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不第后赋菊》作者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咏菊花》 作者: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咱们来看,同样是写除夕和柳树、菊花而作者各自表达的意各有千秋,或喜或忧或褒或贬,可见立意和主题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见到一事一物,自然有自己的感触 观点,写进诗里就是诗所确立的意。那我们写作品一定要写出自已的意,别千篇一律,学人家的。这就好比如果说你家孩子长得像邻居家大人,你不急眼才怪。一诗一意,或褒或贬,或喜或悲。一首诗只表达一个情绪和观点,千万不要一会褒一会贬,也不能前边愁 后边喜,千万不可写混乱了。当然可以衬托,但你得写明白了。
三、选材
和立意一样,围绕主题去选材,所选材料必须为主题服务。
看下面这首诗,看人家是如何围绕主题去选眼前的景,再利用眼前景,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 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结论:当我们确定好主题和立意后,下一步就得围绕立意去选材料。古人说,诗无非情与景也,即用眼前的景抒发自己情感。围绕主题去选眼前的景,所选景物必须为主题服务。再利用眼前景支撑起主题意境。
2018-11-15 舞蝶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