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到才女,我的第一反应的是董卿,她创办的第一档以传播文化为主题的《朗读者》,无疑是对她才女称号最好的映证。同时在《诗词大会》上口若悬河的诗句,更是将她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惊呼她如此文韵的同时,更想知道她到底是如何练就一身本领的。原来这得益于教育严苛的父亲。
她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从事报社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对董卿的教育却十分严苛。他不把董卿当女儿养,不允许她照镜子,说:有照镜子的功夫,还不如多看点书。
她稍微能识字时,父亲便让她摘抄古诗、成语,并大声朗诵,再大点就抄古文,就是这样培养了她的文学素养。
时间久而久之,她习惯了看书阅读,并喜欢上了读书。虽然在谈到父亲对自己近似“魔鬼”般的教育时曾一度崩溃落泪。但她表示正是因为父亲对自己的严厉鞭策,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她很感谢父亲。
无论我们是否赞成董卿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为董卿走上才女之路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二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她父亲,她父亲不仅培养了她从小爱读书写作的习惯,更是让她走进建筑,成为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她父亲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接受过西方教育,崇尚自有、民主、平等,博文多学和思想开明,因此他特别注重女儿的教育发展,更是培养她的志向和兴趣。
他不仅给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还试图开阔女儿的视野,在赴欧考察时带着她,在这次旅行中,她摆脱了深闺宅院的戾气,见识了宽广的世界。
后来他父亲在伦敦常驻国联时也把她带在身边,希望她了解父亲的胸怀,并有意识的培养她改造社会的志向。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让她进去圣玛丽女子学院学习,并请了英语家教。在英国的学习中,她见识到了建筑的美和宏伟,并确定了一生的职业方向,成为建筑师。
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以后,她的第二个父亲也就是梁思成的生父梁启超也为她的建筑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她与梁思成都热衷于建筑事业,梁启超拿出五千美金支援他们赴欧考察西洋美术和建筑,并为他们指定考察路线,建议他们要每日写详细的考察日记,这都是梁启超去世一年前为他们做的。
林徽因无论在文学,还是建筑上取得的成绩,除了她自身的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外,她父亲对她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一边是因循守旧的封建思想,一边是自由民主的先进文化,她无疑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有这样一位思想宽容,心系国家的父亲。后来她为中国古代建筑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因为受她父亲影响,在维护古代建筑的完整性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
《京华烟云》中的姚思安在我看来也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他培养出了一位才女——姚不兰。
姚木兰出身在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之家,家里经营茶、药铺等生意,父亲姚思安热衷于书籍和古玩。女儿姚不兰耳濡目染也跟着父亲读书,研究古董,成为名副其实的才女。
她经常呆在父亲的书房里,向父亲讨教各种古董玉器,他父亲特别喜欢研究甲骨文,她也对之甚是有趣。在逃难那年,也因为她是唯一一个识的甲骨文的女孩而救了自己一命。
她父亲崇尚道家思想文化,遵循“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她也深受父亲影响,崇尚道家思想,并影响自己的一生。
她父亲用将古玩视做废物的态度教会了一个道理: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如果真正享有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行,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也能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所以在这种顺其自然的想法下,即使深爱着孔立夫,却还是为了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曾荪亚,后来证实这段顺应命运的婚姻确实圆满。
她既是道家的女儿,也是儒家的儿媳,她用智慧将自己的每一个角色演绎的恰到好处。她是父母的骄傲,深得父亲喜欢;她是管家治理的好帮手,深得婆婆喜爱;她是体贴大方的妻子,深得丈夫独宠。
她从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到村妇,最后变成普通农民,既是一种优雅,又是一种从容。
姚木兰是作者林语堂心目中的理想女子,他甚至感叹道:“弱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我很赞成林长民对林徽因的教育方式,中西结合,兼容并蓄。不仅培养孩子的才情与秉性,还教他们树立独特的人格魅力。
如果你也有一位富有学识,宽容善良的父亲,那你一定是幸福的。
父亲在女儿的生命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她既是养你长大的爸爸,也是教你面对人生,面对世界的导师。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成不了才女,但都希望通过努力成为父亲心中最理想的木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