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再……说《道德经》(五):老子有三葆!

再……说《道德经》(五):老子有三葆!

作者: 张雨早 | 来源:发表于2019-11-11 10:58 被阅读0次

    老子曰:“天下皆谓我大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汝以慈垣之。“

    老子的三葆也是讨论较多的话题;在第一、第三葆的汉字确认上争议不大,但对于第二项,有人认为是”检“。本人赞同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意见——“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但在具体内涵上有不同看法。

    一曰慈。主流的解读是仁慈。可我们应该知道,老子是反对讲仁的——“失道而后仁”、“大道废,案有仁义”、“天地不仁……”怎么可能又讲起仁慈了呢?根本是人们理解错了!老子讲的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是德的具体表现。比如,老鹰捉小鸡,无论是老鹰为鹰雏儿找食儿的迫切,还是母鸡保护小鸡的拼命,都是“慈”的展现。慈与仁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刻意为之“。孔子讲“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是人类社会专有的、主观意识作用下的一种情感表达和行为表现;这种靠“克己复礼“来施的仁有违自然。比如,你撞见小偷偷你家猪肉,恨得直想砍他,却强迫自己想想人类命运XX体,便愤怒消失,和颜悦色拱手道,“欢迎再来!”这就叫仁。慈的做法则不同,你发现有人偷你家猪肉,拎起棒子便打,“CNMB!猪肉这么贵!你丫偷走了,我老婆孩子吃啥!“所以说,“慈,故能勇!“

    老子认为,凡主观故意而为的都不合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会让问题变得严重。让民众得慈之葆的办法不是去弘扬什么仁义,反倒要“绝仁弃义”!只有这样,才可达成理想之境界:道生之,德畜之,慈垣之!

    二曰俭。俭是老子“知足知止”思想的具体落实;但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有十块花两块的攒财式节省,而是类似于现今北欧、日本等国民倡导的“极简主义”;而比“极简主义“更高明的是,若有余资还要尽散与人——所谓“圣人无积。即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这样做,便能德广,以成广德。诸葛亮讲“俭以养德”大概也是学从此来。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每及此言,总有人自作聪明地用那些误人无数的俗话来作注解,什么“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都错了!老子提出道德之论还不算“敢为天下先”吗?!老子此言之本意在《道德经》中有多处申明——“人之道,为而弗争”、“成功而弗居”、“功成身退”……不是不敢出头做事,而是做成了事儿不敢去争名利。有人把“不敢去争名利”说成是谦让;这种认识也是肤浅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是因为水有什么谦让的好品质,而是这样做合乎道德。

    从根本上说,俭与不争都脱不开慈。正因为天性有慈,才能做到“不积,为人,予人”,才能懂得并做到“不争”。为此,在此章最后,老子特别强调了慈的作用——“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汝以慈垣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说《道德经》(五):老子有三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zz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