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

作者: 阳光女人LYF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22:10 被阅读0次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

《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校完成,下卷重印成书

“在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到来之际,由唐山中恒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王素女主编的《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审核校对,基本上达到了本书编辑部关于出精品的要求,目前丛书下卷5册已经重印成书,上卷4册正在做印刷准备,不久即可付梓。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转瞬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4年了,许多当年的大地震亲历者年事已高,甚至作古。但大地震的惨烈,亲人生离死别的惨痛,邻里之间互救互助的血泪真情,解放军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却令人永远刻骨铭心!

回望历史,有沉痛也有激昂,有惨烈的日子也有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忘却那惨痛的往事,我们拿起笔来回顾历史,告慰亡者,昭示后人;为了不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诉诸文字,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拿起笔来,为的是反思;诉诸文字,为的是牢记,这就是我们回忆并记录唐山大地震往事的初衷。

编辑本书的意义,首先是抢救历史,留住地震亲历者的记忆。震后 44年的风雨沧桑,当年的青年人均已年逾花甲和古稀,许多已是耄耋老人。历史造成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写作能力较差,因而在历次征文中很少发表回忆文章,而他们作为唐山地震、抢险救灾和重建家园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唐山地震文化宝贵的资料来源和精神财富。其次是激励当代,坚定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意志,弘扬唐山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迸发出的抗震精神,以及由此孕育光大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同时也是启示未来,为世界减灾史提供活生生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城市发展案例,从感性到理性,将唐山地震的经验教训升华到人类防震减灾的理论高度,为其他受灾城市提供借鉴。

唐山抗震纪念碑

震后的唐山市委、市革委会机关(左二为时任唐山地委第二书记、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

正是基于此,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唐山中恒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王素女主编,及时组建了《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编辑部,广泛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文,向文化名人和著名专家约稿,重点采访地震幸存者及参与抢险救灾的典型人物,组织召开抗震老兵座谈会、丛书作者座谈会,广泛征集文章和资料,使作者的广泛性成为本丛书的典型特征,奠定了全景展示那段历史的基础。200多名作者中,既有十几岁的学生记录、整理长辈的地震逃生过程,也有96岁高龄的老人撰写自己地震重生奉献社会的经历;既有文化不高的普通农民,又有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既有工农商学兵各界人士,又有五行八作众多人等。他们的回忆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展示了唐山人民抗击地震、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凤凰涅槃的宏大历史画面。

经过全体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丛书上卷4册于2017 年7月出版,下卷5册于2018年7月出版,全书共收入283篇文章。丛书的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由于丛书出版略显匆忙,出现一些纰漏瑕疵。王素女主编发现后,心中忐忑不安。她怀着对唐山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地震历史研究的严谨与责任,决定对丛书中的文章重新审核校对,按照出精品的标准修订重印, 以真实准确的内容和上佳的图书质量传诸后世,要把丛书打造成反映唐山地震的里程碑式的著作。这既是王素女主编校对修订此书的标准要求,更是全体文章作者的共同心愿。

面对审核校对任务重、编辑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王素女主编率领全体编创人员,遵循中恒文化“集文化精粹、做百年品牌”的公司理念,秉承本书“作者写、写作者”,编辑与作者相结合的宗旨,召开作者恳谈会,倾听作者的修改意见;发挥作者群体优势,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作者参加审核校对。根据曾为资深记者的杨迎新老师的提议,确定了“修一校五”的审校方法,即:每人在修改审校自己的文章之外,再审校5篇他人作品;同时制定了“审校三查”的质量标准,即:查字、词、句和照片质量,查作品的5要素,查作品内容、布局、基调。全体作者重新对文字标点及语法修辞进行推敲校对,对事实审核订正,对缺项补充和布局调整,对照片高清修复或调换。本书作者之一、《唐山城市建设管理志》主编、唐山地震和城市重建史的研究者李九燕还对书中涉及的有关史实逐一进行了核实订正。在微信平台建立了“修一校五”作者群,大家共同交流审校经验,解决疑难问题。我们看到:一个个年逾七八十岁甚至接近九十岁的老者克服病痛,头顶白发,佝偻身躯,带着花镜埋头审校,情景着实令人感佩。作者彭国英主动请缨,把下卷 5册179篇文章全部审核校对了一遍。李九燕、史有山、杨荣昌、刘国友等作者积极承担审核校对的大量工作和下卷5册的第四遍审核通校任务。志愿承担大量审核校对任务的还有曾文友、郭书文、谷怀洲、王友梅、张 琪、张妙芳、刘秋萍、葛秀文、张保华、刘金秋、许庆宇、田树兴、姜志彬、黄清连、张宝华、王宝儒、李庭芳、陈德顺等十几位作者。

灾区人民热烈欢送解放军

第二军医大学全体医疗队员在灾区合影

今年1月,下卷5册在张金增、李九燕两位老师的最后审核通校后,交付印刷。今年2月下旬至6月上旬,公司编辑张金增和李九燕老师又对上卷4册进行了四遍审核通校,目前准备在办妥有关手续后交付印刷。

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工作,我们圆满完成了丛书的重新审校任务。在此,我们向参加丛书审核校对的各位老师和关心支持本书编辑出版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截止目前,本套丛书共编辑出版9册,分为15章,即生命之殇、援救之情、红星之光、天使之爱、人性之美、再造之恩、生命礼赞、 心灵之痛、救灾群英、重建之路、思念绵绵、凤凰涅槃、抗震精神传承、地震反思、地震文化。书中既有对历史的全面回顾,也有对局部的高度体察;既有个体生命的写真,也有经验教训的探寻。其中,抗震精神传承、地震反思、地震文化三个板块构成了丛书的思想基础。抗震精神是唐山人的精神支柱,地震反思和地震文化是防震减灾的理性思考和情感升华。

真实是本套丛书的生命,也是其能够流传后世的价值所在。本套丛书选入的文章均为地震亲历者自己撰写或自己口述由他人代笔,无论何种方式,其内容均为真人真事,并无虚构。铭记历史,让历史照进现实,前行的道路才会更加光明。大地震虽然带来了死亡和痛苦,但也让人们紧紧相拥,彼此传递温暖,彰显出永难磨灭的人性光辉。历史会永远铭记那些宝贵的生命和不屈的脊梁!

相关文章

  •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

    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 《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校完成,下卷重印成书 “在7.28”唐山大地震44...

  • 南疆之旅(七)7.28阿克苏~塔克拉玛干沙漠 ~喀什

    7.28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3周年纪念日,早晨发文纪念伟大的唐山,伟大的人民和震后重建的新唐山,现在作为一名唐山...

  •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Regulari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的纪念日。 Today is the anniversary of the Tangshan ea...

  • 努力生活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纪念日。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12秒内24.2万人遇难。时间可以...

  • 2017-11-08

    那座城 —— 读《唐山大地震》有感 我是一个唐山人。 ...

  • 食之味淡,弃之可惜。

    如果想看唐山大地震的惨烈与对人们心里的打击,那么观看《唐山大地震》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看一部优秀的电影,那么《唐山...

  • 纪念728

    明天是周末,唐山各地跑友们以跑步的形式纪念唐山728大地震。由于上班原因,而我只能一个人跑跑纪念下。 为了生活真是...

  • infor.6

    一句话新闻 40年的今天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大地震,一部由80余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亲自撰写的纪实文学《唐山...

  • 深刻的记忆,唐山大地震的前夕

    唐山大地震的惨景,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唐山大地震的前夕在我的脑海中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的家离唐山大约有500...

  • 我的7.28

    ---谨以此文缅怀唐山大地震逝去的人们 儿时,不知大地震为何带给那么多人伤痛,带给唐山人那么多难忘的回忆,带给全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念“7.28”唐山大地震44周年—《唐山大地震往事》丛书重新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aq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