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脖子上淋巴结有点肿大,心里膈应,就去医院看医生。因为去得早,医院里还没有上班。
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走进医院大门。三年来,我失去了好多看病的机会,因为不敢进医院,所以自己身上的病都是硬扛。 现在,终于走进了医院,女儿说:“妈,趁我在家,不行你今天也把全身的病都看一下吧。”
我说:“我身上都是老毛病了,看也行,不看也行,还是你先把脖子上的淋巴结看好,去上班的时候,老妈才能放心。”
虽然不到上班时间,收费窗口早已打开,里面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工作,我们办了卡,接着开始去门诊看病。
门诊医生有的已经开始上班,我们探头探脑地看了一个科室,又看了一个科室,不知道哪个医生更高明些?
除了两个心脑血管门诊科室,剩下的就是呼吸内科,耳鼻喉科,还有其他不相干的科室。
女儿的病,当初就是感冒引起的咽炎,接着就是淋巴结有点肿大。我们根据症状去了呼吸科。 医生详细地问了问病情,刷了卡,在电脑上来回点了几下,让去验血,做彩超。出了门诊去二楼验血,接着再去三楼做彩超。
验血的时候,采血窗口的医生还没有上班,其中一个年轻的医生戴着蓝色医用帽、戴着口罩在那里放采血的东西:玻璃管、棉签、和医疗器具。
外面的病号开始自觉排队,两个窗口站满了病号、还有陪护病号的家人。 人们并不着急,好像今天的任务就是看病,等得起的时间。 排队大约半个小时,窗口里的医生开始了工作。
采血进行得很快,二十多分钟的时间终于轮到我们。 采了血,需要等待一个小时才能拿结果。剩下的时间去做彩超。
做彩超的时候又是排队,人们为了打发时间,排队的时候都在看手机,刷抖音。当排到我们的时候,医生刷了卡,说是上面的钱还差三十块,于是又下楼重新排队去交费。充好费又去三楼重新排队等号。
等时间是磨人的。 里面的座椅早已坐满了人。差不多都是老年人,他们都没有戴口罩。
那次病后的紧迫感,防御感时时充斥我的内心,我们和众人还是时时保持距离。因为好多人都不再戴口罩,即使在人员密集的医院里。 我和女儿依旧戴着口罩。女儿戴了一个N95,她体质不好,免疫力低下,不能再受感染。
等待的时间里,我们一直站着,也没有多余的椅子可坐,长时间的站立觉得腿疼,眼睛一直盯着屏幕上的名字,唯恐错过叫号。
等待一个小时,终于等到女儿去做彩超。女儿躺在那里,我拂去她的头发,让医生给她涂抹 耦合剂,医生手里的探头在病灶之间来回移动,屏幕上出现一个不大的黑点。 医生说,淋巴结有点炎症。 彩超屏幕上显示的图片咱也看不懂,明明做的是彩超,屏幕上却出现黑白图像。
问医生淋巴结有妨碍吗?医生说,去楼下让主治医生看看。做彩超的医生一句话都不愿意说。
我们 拿着验血的单子、打印出来的A4纸上面的几个白纸黑字(彩超),去门诊找主治医生。
门诊里站满了看病的人。
我们又开始耐心等。
等到主治医生给其他病号看罢,我们才把结果递给她。
她拿着单子不紧不慢地说:“淋巴结有点炎症,吃点药吧。”
她给开了两盒阿奇霉素。用水写笔在一个纸片上写着:“佳美舒”让我们去指定药店买。
医院对门有几家大药房,我们拿着单子去药房买药。
比起其他药店这药挺贵,两盒八十块钱。
我调侃:一个小县城的药,赶上了一线城市的药价,老百姓真的有点病不起。
回家我上网一查,这个药每盒零售价才19.46元。到了我手里价格翻了两倍。顿时我感到有种受骗的感觉。
凭借多年的看病经验,能给病人解决的病情非要让你去验血、去做彩超、去做CT。
我觉得这简直是在消磨时间。
小药铺能看的病,千万不要去大医院,光检查这一项就把人能急死。
再看看飘在桌子上的那张A4纸, 哪里像彩超?我觉得和普通的比超没什么两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