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孤独是众生相

孤独是众生相

作者: 泡沫人生_8867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13:51 被阅读0次

我不太喜欢自己的性格——安于孤独,我不是社恐,不是不合群,我在单位,在大家庭里都有极好的口碑,偶尔和陌生人打交道也可以做到落落大方,有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来家做客,也会不失礼节地招待……可是,我依然跑不掉孤独的宿命,孤独并不是不好,只是我的高度还不够,还没掌握驾驭孤独的能力。分析下来,原来在人群中我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但凡有朋友或同事找我,我都能从容面对,但是,我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不可能享受“众星捧月”的C位,工作后回归家庭,就好像来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曾经多时,我划拉着手机,在通讯录里试图寻找一位可以诉说的人,或奔赴一场约会,面对通讯录就像来到一个拥挤的景点,人虽多,似乎找不出一个可以有情感交集的人,总觉得自己一句话,一段语音或一个拨打出去的电话都是唐突,都是打扰,都是不合时宜的……唯时钟的嘀嗒、自己的心音和呼吸才那么的真实存在于生活里,踏着这样的节拍,我被寂寥的日子一天天裹挟着向前。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越是会想到母亲,母亲起起伏伏的一生,最终,她用孤独画上生命的句号,婚前,她是条件优渥的大小姐,婚后不久,她从天堂跌入谷底,她成了那个时代人人喊打的“Di zhu”,成了四壁透风的茅舍小屋主人,70年的人生里,她几乎无法品尝片刻的孤独,她养育了9个孩子,她把时间的分分秒秒都拆分开来用在对生活的抗争、对孩子生命的守护上,那一日日三餐的着落在哪?秋衣冬棉又从何而来?她像一个陀螺旋转在贫穷的漩涡里,我几乎没有看到她躺在床上的样子,她身体内似乎有个永不过期的发条在支配着她的行动,她哪里会有如此矫情的孤独感觉?

我是最小的孩子,等我长大走向社会后,母亲已头发花白,我偶尔回家时,经常会听到母亲一个人在寂静的小院子里踽踽独行,喃喃自语,乍一听,还以为母亲在同某人聊天呢!她简直要喋喋不休了,言语时还有问答的形式,为此,我常“取笑”她,说她老了倒越发可爱了。

后来,70多岁的母亲生病了,一场措不及防的大病,束手无策,母亲的时日不多了。治疗同时,我们兄妹极力在母亲面前隐瞒她的病情,这时我们发现母亲几乎没有一张照片,也就是以后可以作为遗像的照片;寿衣也该置办了,母亲一生讲究,即便再破旧的衣服穿在身上都合体、整洁,补丁缝补得工工整整,母亲的寿衣必须符合母亲的要求才行。寿衣的事好办,这个年龄了,操办起来合情合理,带她到店里,自己挑选中意的料子着人缝制就好。找个日子,我故作轻松,像随意想起来似的,询问母亲对寿衣的要求。母亲一生几乎没照过相。突然间在身体出现状况时为她置办寿衣为她拍照,任谁都会多想的。我绞尽脑汁,最后把照相的师傅请到家里,打着照全家福的幌子,那天家里每个人都照了不少照片,这中间自有母亲的。提前已和照相的师傅沟通好,母亲才是那天的重点。

剩下了的日子,开始一段时间,母亲的身体还算硬朗,怕露出马脚,她生活的秩序我们并未打乱,还是在那个小院,一个人踽踽独行,自言自语,她一如既往的平淡、平静,甚至时常有种让人不易察觉的释然和某种期盼,看来,母亲是相信自己的“咽炎”诊断,和食道癌无关。

母亲的病确诊后,我们积极治疗过,最终才在凶险的疾病前妥协,母亲在一天天虚弱下去,她的时日不多了,母亲该不会误解我们放弃了她的生命吧!我得让她清楚,她的儿女们是爱她的,自始自终。

母亲在弥留之际,我俯下身体,在她耳前轻声问她:“妈,您知道您生的什么病吗?”“我怎么不知道?不就是食道癌吗?都已是死得着的人了。”

母亲走了,我们开始张罗起后事,二嫂不紧不慢地打开一个箱子,那是母亲的,遗像,寿衣,鞋帽,以及风俗里的杂七杂八后事需要的小物件,一应俱全,都有序地摆放在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自己准备的。我惊愕不已,二嫂说,她也是不久前才知道这些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找了机会才告诉她的,母亲最喜欢这个淳朴憨厚的儿媳,情感上连我这个女儿都无法与企及。

其实母亲早就知道自己的病了,她知道女儿特意为她请来照相师傅,带她定制寿衣的用意,既然大家都不愿说破,她索性装起糊涂,母亲讲究一生,尤其一手漂亮的衣服缝制技艺几乎无人可比,她坦率地告诉二嫂,她看不上别人为她做的寿衣。好像她在等待着一个重大的日子,面对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这么重要的仪式,服装的必须由自己完成人生才会圆满。至于照片,她看过,再多一点微笑留给儿女吧!后来,她自己走进照相馆,为自己留住她最满意的一瞬间。

母亲生病期间,和哥哥嫂子同在一个镇子上居住,自己另过,有时间我会过去看看她,我从没见她拿过针,况且,这么庞大的工作,在母亲的视力不济的情况下,她该克服怎样的困难、花费多久的时间才完成?她一直都那样平静、恬淡,脸上的表情总是云淡风轻,给人的感觉她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日子,她在享受这份美好,其实她早知道了。那么她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一些人,得知身患绝症时日不多常表现出哭哭啼啼,泪水涟涟的凄惨不舍模样?她竟没见她落过一滴眼泪,哪怕一个痛苦的表情都没有。难道是母亲也惧怕了那孤独的日子,那种画地为牢的生活?上苍终于体桖到她了(或许,她不想成为大家的累赘。)

母亲一生都在用负重的生活对抗着孤独,她几乎没有机会品尝孤独,后来,生活慢慢变好,儿女们大了,一个个像燕子一样飞走,那守候在院落外的孤独一下子涌进生活,像汹涌的潮水把她淹没,一个个寂寥的黄昏,她盼望着儿女们的回归,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目不识丁的漫长日子里,母亲学会了自言自,和一个虚拟的影子进行交流,就这样,母亲先再妥协了孤独接着妥协于身体,带着一种解脱的快意,憧憬着那个渐渐来临的日子。

我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我唯一的孩子也离开我另起炉灶,我很抗拒大把的时间把我禁锢在这斗室里,我试图想改变,一时却找不到着力点。

渐渐的,我理解了母亲,我也在自己的身上看到她的影子。

就在我神思恍惚时,幼小的孙女口齿不清地打开电话:“奶奶,我好无聊,没人陪我玩,我要找您玩去……”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她跟在外公身后,单调、无趣、暮气沉沉的生活唱不响她童年的歌谣。

很快,孙女来了,带一大包恐龙模型,她把众多的恐龙摆在地板上,自己像一个导演把每个恐龙都赋予灵魂和生命,上演一出出她经历过的生活片段,医院看病,海边游玩,超市购物,幼儿兴趣班…..她要求我与她互动,却发现我总是笨手笨脚的走不进她的世界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是众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ay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