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误区:转移注意力看似是安慰实则打断了孩子的情绪。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跟你说着某件不高兴的事,你发现孩子情绪不高不开心,对孩子说不要胡思乱想了给你看会看会儿动画片儿吧,孩子突然然就爆发了,我不要我不要!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孩子倾诉自己的烦恼时,有的父母会故意岔开话题,或是用其他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么做本意是好的,却容易让孩子觉得被敷衍,认为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从而感到委屈,生气甚至大发雷霆。这是因为面对负面的情绪是每个人都需要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与其简单粗暴地将孩子从情绪中拖拽出来倒不如什么也不做配合,听孩子诉说自己的经历,陪孩子感受当下的情绪。以上就是安慰孩子的四种误区里呢?
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有效的安慰孩子呢?几个“情绪急救”的小技巧,我们家长也可以赶紧学起来。
技巧一:给孩子一个拥抱。
心理治疗是治疗师萨提亚曾提出过“四个拥抱理论”。人,每天至少需要四个拥抱才能存活;八个可以维持正常运作;十二个让我们不断成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就足以慰籍孩子的心灵,驱散他的难过和无助。有研究证明,拥抱不仅可以促进多巴安的产生,增加血清素的含量,还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平衡,让人觉得愉悦和放松,一旦情绪开始流动,孩子就更容易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纳安慰也就开始生效了。
第二个小技巧:用倾听代替讲道理。
当孩子倾诉自己的烦恼时,父母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倾听,因为诉说是孩子整理情绪的必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的道理和建议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干扰,让孩子没办法专注于消化情绪,但如果父母真的没办法感同身受假装理解,也是可以的。通过大量的“嗯”“哦”,“我在听”以及适时的点头和肯定的眼神也能够让孩子感到安慰。
第三个小技巧用提问代替建议。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先听他把话说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在《全脑教养法》中一再强调的,大孩子试图平复情绪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复述经历,让孩子调用左脑理顺细节,并将经历和感受转化为语言。常用的话术有:关于这件事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么做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但无论如何也别忘了,事情有对错之分,但感觉没有,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被接纳被认真对待。
第四个小技巧:放弃让孩子不再哭的念头。
如果我们安慰孩子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不再哭闹,那么无论我们说出的话多么的温暖动人,本质上也还是假接纳、假共情。而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敏感,他们一眼就能识破那些精心包装的“我理解你”“我明白你的感受”下藏着的焦虑和烦躁,从而变得更反感愤怒。
而真正有效的安慰是,我理解你当下的状态,我理解你此刻的哀伤很无力,我不会强迫你马上从情绪中走出来,我能做的就是陪在你身边,一起面对这些情绪。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只有当一个孩子被这种爱滋养过,他才能体验温暖暧的流动,拥有修复哀伤的能力,走出负面的情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认真地倾听,一段相互陪伴的时光,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自己走出情绪的泥潭。
悦然的每日一省D280 2023020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