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纸上电台的渊源已久,这回现身分享的作者可不一般,是退休高级教师米老爹。不用说,自然是教语文的,只这一层,便让多年蒙受语文老师关爱的我倍感亲切。
而第二层亲切源于老乡遇老乡。老爹是咱江西人,来自九江市修水县,不知道所执教的是不是赫赫有名的修水一中呢?这可是一所年年都要向清北输送才子的重点中学。
我不止一次去过修水,又香又软的哨子,千年古刹兜率寺,都值得体验。修水还有一项特产:美女。传说闯王兵败将三千嫔妃遣散于此地的白岭,与当地通婚后美女基因被传承下来。据说当年人民大会堂有一半的服务员来自修水,难怪敢力压苏杭号称“中国美女第一乡”。
扯远了,我是一说起好看的就忘乎所以。这么美丽的修水让老爹情长意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小说中出现的“秀水”呢?源头正在这儿。
老爹是老师,他的分享自然不同一般,尤其对我们这样凭热情凭感觉写作而越来越困惑的人。因为探望患病亲友,未能即时聆听,回来后我将那段录音合集认真地听了两遍。
我是个需要时间消化的人,这几天有空就在想,从老爹的这堂课里学到了什么?老爹的重点素材是小说,这也是我最感兴趣、最费精神而又常常萌生沮丧的体裁。为了更好地消化,我找到老爹新近完成的中篇小说《外面的世界》,一口气读完12节,直观感受是,真实、好看,诚如分享中所言。
这篇小说通过描述农村女性茶姑婚姻中的一段变故,侧面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农村女性思想观念和固有生活方式的冲击。
老爹用茶姑对爱情的认知与向往穿插全篇,情节精彩,步步推进,一环扣一环。张崇封建固执不懂得怜惜,不被尊重、没有情调的生活如此枯燥,让依然年轻心怀憧憬的茶姑看不到希望。老吕的出现,带来了所谓城里人、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唤起了茶姑久违的激情。她尝到了被爱的滋味,从此一颗心再不似从前那般止水无澜。
我完全被茶姑在舞厅的那段联想迷住了。锯板的“唰唰”声、打铁的“叮当”声、水电站的“轰隆”声、竹椅的“咯吱”声、水烟的“咕噜咕噜”声,茶姑几乎把她简单日子里听闻过的声音都联想到了,这也是老爹亲身经历过的,因此写得格外传神又别致,叫人暗暗喝彩。
小说的细节描写真实、贴切,尤其对女性的心理活动把握十分到位。张崇、茶姑、老吕几位角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如一幕幕情景剧,活灵活现地在读者眼前逐一登场、展开。
其中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赣地方言大抵都有相通之处,老爹引用的有些虽是乡村粗话,我小时候却经常从老家人嘴里听到,连不识字的母亲也曾说过的呢。
老师就是老师,老爹最后再次重温了本次分享的三个要点:立足于生活,精心提炼,恰当运用写作技巧。
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你确定自己很想写这个故事后,依然要确定的是,为什么想写它,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都说文章憎命达,过日子谁不希望风调雨顺处处畅达,写起文来又恨不能干遍三百六十行、尝够酸甜苦辣咸。我们和上一辈相比,虽说物质上也清贫过,但总体平顺,没受过颠沛流离和动乱失所的苦楚,更别说战火纷飞的淬炼。每个时代各有不同的特征与矛盾,写作者不太可能经历过万水千山,只有通过细致洞察、深度思考、提炼升华,才有可能写出反映时代风貌的耐人寻味的好作品。
我反思自己,一直以来都很想描绘小人物的世相百态,因此更要学会改变。改变不谙世事的回避思维,改变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孤清,去走近人群,留意细节,聆听家长里短,参透人情世故,把自己融入热气腾腾的生活,才能书写出活色生香的故事。
老爹还提到关于写作技巧的运用,我也比较客观的审视了自己。两年多写了50余万字,基本形成了一点风格,知道什么适合自己,能够基于积累采用比较恰当的表达。我大概也掌握了某些技巧,无形中会在写作时运用,只是自己不善析解,不知其所以然。如何不露痕迹地运用技巧,让文章更饱满,人物更立体,情节更生动,我想,写作者当永远在路上。
这就是米老爹,用他丰富的生活积累、睿智的处世哲学、深厚的文学底蕴、成熟的写作风格给大家带来了一堂值得回味的写作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