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写作十七期的纸上电台上,我有幸聆听了嘉宾(米老爹)晏建东老师做的分享。晏老师的分享娓娓道来,听完似乎还觉不过瘾,第二天清晨,又听了一遍。听完后,顿觉神清气爽,收获满满。
晏老师(本名晏建东,简书ID米老爹),退休中学高级教师,爱好写作,在县、市、省、国家各级报刊发表过新闻、散文、寓言、童话、故事、小说、书评、剧评、影评和教学论文,编写过教辅书籍,在省市级获过故事创作一二等奖。
这简介,让身为小白的我好生敬畏。说实话,这段时间正为写作发愁。总觉得自己每天这样不停地看呀写呀没有什么长进。加上自己时间又很有限,白天上班,下班后带娃,属于自己个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正在此时,米老爹的分享犹如一道光,照亮我前进的路。
1
晏老师的分享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立足生活,精心提炼,努力创作出真实好看的作品。
老师认为,要写出真实好看的作品,首先是要立足于生活。
演员黄渤说:生活才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创作出真正反映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的确如此,很多文艺作品,越贴近人的生活,越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越能让读者欲罢不能。把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场景、老百姓天天能够看到的故事,人们生活中天天能接触到的人物写进作品,这样才能吸引人。可是这,需要有一定的阅历,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
丰富的生活经历,固然重要,可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那么丰富的经历怎么办呢?晏老师认为,经历也可以间接获得。比如,阅读。
还指引了我们阅读的方向,如经典著作、名人传记、历史地理、社会新闻等等,这些可以间接地增加写作素材的库存。这样,我们的写作就不会源头无水,才思枯竭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没有动力了,犹如一部车耗尽了油一般,停滞不前了。这时候,就是大脑开始亮红灯了,如果不加强阅读,所写的文字就毫无生机了。所以说,阅读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
晏老师还强调,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有趣的现象。如果能随时随地注意观察生活,坚持经常阅读,那么生活积累就会丰富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丰满的内容,能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了。
2
其次,要善于提炼生活中的故事。
有了丰富的素材,扑捉到了生活中精彩的瞬间,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就像我们做菜,准备了很多的相料,但是我们不懂得取舍,把所有的相料都一起放入,菜并不会好吃,相反还会觉得反胃。
文章亦如此,有一个好的故事雏形,还要学会从哪入手,哪里需要重点描写,哪里需要巧妙铺垫,哪里需要适当留白都很有讲究。晏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解说得很详细,这些都讲到了我的弱点。
比如,我很想写写我先生老家外出到汕头打工的那样一个群体,他们离开亲人,丢下孩子在那辛辛苦苦打拼。可是我写出来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趣味性。后来索性就放弃了。
经老师一解说,我知道我的问题所在,不会提炼生活。处处为重点,面面俱到,反而没有吸引力。
3
怎样才能创作出真实好看的作品。
也就是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这,是需要大量练习、实践操作有一定的功底才能灵活运用的。
老师结合自己的作品给我们介绍了几个技巧。如写故事中用到的叙述的方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
要让文章写得生动还需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尤其是描写方式。如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故事情节,外貌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凸现。
让我明白了,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通过描写与人物某种心理的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如《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冷冷的”月光与“我”的伤心的色调是一致的,恰当地从正面衬托出“我”的心情。
反衬就是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托人物的心情。如以“哀景”写“乐”和以“乐景”写“哀”。
还有就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方面的技巧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还有衬托、烘托、抑扬、对照、联想等艺术手法,另外还有渲染、留白等借用绘画术语的较高级的技巧。晏老师推荐了他简书里面很多有关的文章可供学习,让我们学有所依。
晏老师深入浅出,干货满满的分享让我顿时茅塞顿开。我决心沉下心来,不急不躁,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多沉淀。积累生活经验,立足于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中的故事;不断学习,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将写作践行到底。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