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做一个利他主义的人

作者: 曾雨悦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15:14 被阅读457次

    自从开始在线学习以来,我陆续加入了很多社群。总结起来,一个社群给我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其中的高能小伙伴多不多,而这个高能的评判标准,一是是否优秀,二是是否相处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说得文艺点,就是如沐春风。

    先说说优秀吧。一个动辄四五百人的社群内,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是那些发言活跃的人吗?可能这些人确实会引起我的注意力,但更重要的是发言的质量。有的人很少参与讨论,但是他一出手就是一篇文章链接/笔记链接/流程图/思维导图,直接唰唰唰地把逻辑构架就给理清楚了,这样的人明显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其实这就是个人成长元规范之一——作品声音。

    在任何一个社会化组织中(职场、社群等),真正脱颖而出的人都是因为给出了作品,这里有一个作品效应:我们用作品影响7%的人,再用作品影响7%的人,继而可以实现影响力向注意力转化。在社群如此普遍的今天,在群里灌水混脸熟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带来了注意力却没有影响力,还不如尽可能多出点作品!这一点有四个层次:想清楚、做到底、出成果、有作品!

    这是永澄老师在“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中对作品声音的部分描述。

    你可能注意到,我在上边给出了超链接,直接点击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个人成长元规范之二——利他主义。这一条的起点是一句改变思维的财富语言:“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玩过魔兽世界的小伙伴,看到这里有没有会心一笑?这是地精(最典型的商人)的经典语。

    地精: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永澄老师对利他主义的诠释是:照亮盲区、用绝对坐标沟通、一次性交流、避免甲方思维认真提问。其中最核心的是发自内心地理解: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针对利他主义的几点,结合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我有如下感受:

    照亮盲区。我们在社群里,尤其是相对低质量的社群,往往能看到很多“伸手党”。他们会动不动就丢出“这个是什么/什么意思”、“有XXX的介绍/链接/资源吗”等问题,等着别人回复,却不愿意自己去查找一下再来询问。其实,很多资料直接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这就是永澄老师说的盲区。

    而利他主义的人,往往不仅是回应他人的问题,更多地是主动提供相关拓展资料,直接节约他人去查找资料的时间。越是高质量的社群,你越能发现这一点,比如共读《思考,快与慢》的社群中,每当永澄老师在直播中提到延伸知识点,都会有小伙伴立即将相关资料发到群里,还经常出现“打架”的情况,非常有趣。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个小细节,为了保持群信息的质量,当遇到多人同时发送资料或回应相同问题的时候,小伙伴们还会主动撤回信息,只留一条同类信息在群里,提升他人翻看信息时的体验,这也是利他主义的体现。

    用绝对坐标沟通。相对坐标,即沟通对象在身边,他可以理解自己的背景、情景、语境、指代词等一系列信息,然后快速给出正确的响应。而绝对坐标,则是假设对方对你的一系列背景和语境一无所知,在这个基础上和对方进行沟通。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先生把我父母的车停在了市政府家属小区的院子里,当我父母拿着钥匙去找车时,他告知:“车停在政府院子里。”(政府和小区挨着)为避免找不到,我还特意确认:“是在市政府的院子吧?是前面那块儿吗?”并用手指了指方向。先生说:“没错,就是那块儿。”结果,我父母在市政府的院子里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找着,最后再打电话,发现其实是在家属小区的院子里。

    事后,我跟先生讨论这件事,先生表示特别委屈,说:“我们说政府的院子,都是指的小区院子啊!怎么会是市政府的院子呢!”我说:“可是这是你的认知啊!别人不一定会这么想,你在沟通的时候如果说清楚就不会产生这个误会啦。”可是,讨论了半天,最后他还是无法理解,他总觉得这边的大家都是这么说的,政府的院子就是指小区的院子,而我手指的方向,他认为停车位置确实是和那个方向平行的。所以说,用相对坐标沟通,多累人呐!

    一次性交流。社会化效应被互联网普及和放大的时代中,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一定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很多人入群就自来熟跟唯一的一两个人拼命打招呼拉关系;聊天的时候非要输入短句子,三五个字就换行;表达内容的时候都混杂在一起,无法概念化和用序号列表的方式来澄清等。

    想一想在一些社群里,是不是有时候会遇到喜欢刷屏的人,明明可以打一段话,却非要拆成N个句子来说,整个屏幕都被他的话给霸占了,特别影响感觉。还有一些人,喜欢图方便在群聊/私聊里发语音,唰唰唰几段60秒的语音下来,你不想听吧又怕错过信息,听完吧往往又发现其实都是无意义的信息,其中真正重要的可能就一两句话。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珍贵的,做个利他主义的人,在社交时完完整整把自己要说的意思一次性说完,不好吗?最好还能进行结构化地表达,便于他人理解。

    避免甲方思维。合同的双方通常会有甲乙方之分,俗话说甲方(付钱的)就是大爷,但在成长领域中,这样想就非常可怕了,千万不要在上什么课时觉得自己付了钱就了不起了。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要对你的成长负责,不要埋怨他人、更不要因为所谓的自己是用户而忽略了成长主体身份。成长的这条路上,有先来后到但是没有必然的谁服务于谁。

    曾经我在某个课程社群里面,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不停地给讲课老师和主办方拆台,说你们这个课难道就是这样?我觉得你们做的不好,应该怎样怎样blabla。也不是说不能提意见,但是在主办方非常客气地回复了他以后,他依然在不依不挠地进行质疑,把整个听课氛围破坏殆尽,后来主办方干脆给他退费请他退场了事。现在想来,这就是甲方思维的典型,哪怕主办方真的有不周到的地方,也不要因为别人的失误而影响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认真提问。如果问出的问题让人无法回答(参考“用绝对坐标沟通”),往往是因为根本没有走心,没有认真思考。用结构化的方式提问会让回答者看起来一目了然:问题的分类、主题、背景、自己的尝试、主要困扰点。

    今天早上,永澄大大被不认真的问题惹毛了,系统一奔跑起来,给我们加了一段餐。(歪个楼,苦口婆心的老妈子掏心掏肺的教诲,真的好可爱!最后还跟我们说,虽然我很抱歉,但你们一定要往心里去!哈哈~)当我们在向他人提问时,如果不结构化提问并说清楚事实、情绪和意图,回答者就必须启动系统二来分析你的问题背景,这样是很消耗精力和时间的,并且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而在这个经常需要和陌生人大规模协作的时代,你提出的问题往往代表着你的层次,而回答你问题的一般是高手,他们一看你提问这么没有水平,很容易就不带你玩儿了,这样你还怎么跃迁?怎么去正向黑天鹅高发的地方?所以,认真提问很重要!

    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要马上去学怎么提问了,关键还是要学习如何思考,这是一切类似提问、演讲、呈现等等的前提!思考分为理解、分析和表达三个步骤,如果不把前面的基础,也就是“道”的部分夯实,后面的“演讲技巧、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术”的部分都是无水之萍。

    还好,我加入了《思考,快与慢》的共读小组,每次共读完都要感叹一次,太值得了!这种提升底层认知的共读活动,参加一次比参加一百堂那种“术”的课都要有用。就像在武侠小说里,内功练好了,武功招式随便学几招就可以打遍天下了,而且很容易上手!而内功不行的人,武功招式会得再多都没有用,别人用基础的太祖长拳就把你打倒了!而且,这里面的高能小伙伴,不是一般的多。和一群遵守个人成长元规范的人在一起相处,真的太开心了!

    回归正题,在这个经常和陌生人大规模协作的时代,做一个利他主义的人,其实是为了利己!我已经在尝试中渐渐感受到了通过帮助他人实现价值来实现自己价值的美妙感觉,你要一起来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自己,做一个利他主义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kf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