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已经过八年了,中间回去过一次,走过一次那条山路。
从毕业开始,在一个不算偏但比较远的一个小山沟沟上班。连接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的是一条呈“V”字形的水泥路。而“V”字上两个顶点之间的直线是一条僻静的小山路。
而这条山路正好连接了我的大学和社会的这段跨越,虽然曲折但要远远的短于那条水泥路。在我看来它属于我的捷径。虽然在水泥路上偶尔可以碰上直接去目的地的车,但我从不寄予这点希望。即使有时候一起出发,搭上车的人比我早到目的地。
2008年03月06日-2010年03月06日,是我在这条路上走过的两周年。在这两年的岁月里有我在这条山路上走过的4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一起放线的高哥、于哥和刘哥,还是后来一起接线的小林、小邵和小白;无论是08届一起过来的他们,还是他们都走后独自的我,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条上路上的那一串串年轻的脚印。
这些脚印连接了两个点,一个点是我的工作,如何更好的将我所学的也是我喜欢的这份专业与现场融合。一点是在为人处事和办公室的文字性工作方面的阅历积累。两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对于青春的我们也绝不算太短。这两年让我成长,无论是刚开始的被迫的成长,还是到后来因为有身边的朋友而成长,还是最后他们大部分人都走了后自己坚持着自己的成长,从未间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两个轮回里,我接触到了很多的老师,包括到现在。我是个幸运的人,碰的得亲人、朋友和领导都是那样的好,给与我足够的关怀让我生活,足够的机会让我去成长,让我慢慢的强大起来,感谢你们,真的。
而在这两年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山路旁边的这不断变化的风景。日出日落,朝霜暮露,或许这整个大自然本身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吧。真的,文章前的你可以走一年的山路体验一下子的。
忘记了在那看到的一句话:人可以像长江一样活着,开山劈领;也可以像黄河一样活着,曲折蜿蜒。当然这不是原话,后面的观点我也并不赞同。后面观点意思是每条河流的目的都是大海。
在我看来大海只是个归宿而已,而到大海之前这个历程所体现出的价值才是根本,才是我目前所认为的人生的意义。或许黄河有流不到大海的一天,可她走过的这些路永远存在,当稍有一些水源时,便会有一条更新、更有价值的黄河了。因为这条新黄河省去了开辟老的路径的历程,能够集中精力开辟新的路径,进而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佳。
或许我们正是这条新的黄河,流在老黄河给我们开辟的路径的同时,更要开辟更新、更广的路径。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更大的体现我们的价值,也为了我们这条黄河之后那些更新、更有价值的黄河。亲爱的们,趁着年轻好好奋斗吧,为迎接我们的未来,为承接这个社会的主流,更为了能够肩负得起更为重要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