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学的时候,每当暑假,我都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整整2个月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可以做一切我喜欢做的事。于是我开始列我的目标清单,我要在这个暑假
练出八块腹肌
读完十本书
学会一门编程语言
穷游半个中国
。。。
列完清单,仔细一下,好像2个月时间不够,我要做个取舍,到底先做哪件事呢?锻炼身体很重要,但读书来锻炼头脑更重要,可是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出游也非常重要,拥有一门技能也非常的关键,不可荒废这个暑假。这可如何选择,就这样在犹犹豫豫之间,一个暑假过去了,回首一看,仿佛什么也没有完成。
然后下一个暑假,依然如此。
现在工作之后,发现这样的事情依然每天都在发生。
依然励志要开始健身,与工作之后的小肚腩抗争到底。
依然励志抽时间多读两本书,给自己充电。
依然励志多学一个技能傍身。
依然励志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然而,依然是时间不够,徘徊不前,犹豫之间,蹉跎了岁月。
我们常戏说自己穷,就是因为自己懒。其实懒不是你不肯勤奋工作,努力上班,懒是你渐渐的容忍了自己不满的现状。
02
我们每天的想法有千千万万个,与别人高谈阔论时可以说出与每个人都不同的观点,而实际的行动却和大多数人都一样。
因为时间太宝贵了,太值得珍惜,所以每次我们做出选择去行动都要负担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成本,所以我们不知道真的去做到底值不值得。万一真的去做了,结果一事无成,浪费了光阴,那该怎么办呢?
殊不知,就是在这份担心下,任何行动都没有发生,犹豫之间,才真的是浪费了光阴。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机会,缺的是发现机会和勇于去做的行动。
03
犹豫不决,其实是每个人的常态,不敢去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认知和行动力之间有一道鸿沟。
社会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反身性。简单来讲,人的行为都是由人的认知所左右的,有什么的知识就会决策什么样的行动。同时,人的认知并非孤立出现的,是受客观世界的影响所致的,而你与客观世界的关联与你的行动密切相关。这也就是说你的行为反向塑造你的认知。这两条逻辑整合到一起,就会发现,人的认知决定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影响着人的认知,也就是说你的认知本身决定着你的认知。
这个逻辑关系有点绕,举个例子。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充满抱怨的女人,她们内心深信“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因为她们的这个认知,当她们看到各种烂俗伦理电视剧时,每当女主遇到渣男,她们都会在内心加固一遍这个结论。当面对自己的婚姻,自然而然的充满怀疑和试探,不断的询问“你是否爱我”,甚至会搞出点小把戏来试探老公的底线。然而这样的行为恰恰将现实推向了她们心中预设的认知中,最终男人放弃了对她们的耐心,而她们心中“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认知也得到了证实。
这样的女人是无法放心去爱一个男人,她已有的认知禁锢了她“去爱”的能力,反身性也就是这样的道理。iPhone是最好的手机,所以很多人去买,而越多人去买,就越发证明iPhone是最好的手机。现实生活中,头脑中一旦形成一个观念,我们都会用自己的认知偏差来理解这个世界,而“客观事实”就会不断的佐证你的观念,让你的行为在这个认知循环中无法挣脱。
04
打破这个魔咒的根本办法就是,放手去做。
当你听到一个道理,如果觉得对,即使心中还存有怀疑,也要勇敢去做,用实践去证明,才能打破这个魔咒。一旦迟疑,你用你已有的知识去佐证时,就会陷入了反身性的循环,你只会得到安于现状的结论,从而固步不前。
自从AlphaGo称霸围棋之后,AI战胜人类的恐惧与担忧就一直是媒体炒作的热点。然而人工智能相较于人性的根本弱点就是它是一个无法跳出反身性循环的机器。AlphaGo一旦理解了围棋规则,那它就会不断的尝试各种下法,不同的棋局可以在机器的运作下“左右互搏”到极致,然而即使它站上围棋的顶峰,也无法跟一个小学生下飞行棋,因为它只能理解围棋的规则,它无法跳出自己的认知边界。在模糊规则下,复杂环境中仍然具有决策的能力,放弃掉已有认知的局限,做“出格”的行为,这是机器永远无法与人比拟的能力。
固步自封的人,最终会被具有AI的机器取代,追求安全感的结果就是丧失掉安全。放弃部分安全感,拥抱怀疑去行动,勇敢去做,这才是人类的希望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