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樊登读书讲解的《爱、金钱和孩子》,是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写的,从经济问题怎样制约每个家庭为孩子教育的选择,各国不同的教养方式,各种家庭教育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社会低平等和低教育回报的国家,父母对孩子更宽容;社会高不平等和高教育回报的国家,父母更独断独行,更倾向孩子要努力要勤奋要出人头地。简言之就是干好干坏差距有多大,教育投入有多大。
四种教养方式,不参与型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管不理,常说的是:这是孩子的事,我自己很忙,这么大了应该自己搞定。放任型属于骄纵,孩子的意见为主,常用语指解放孩子天性,爱孩子就要给其自由。专断型是家长严格控制孩子,要求孩子服从。常用语是我是你妈,你就要听我的。权威型是以说理和塑造孩子价值来达到教育目的。常用语是共情,和善而坚定的说出自己的要求并落实到底。
最好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但是对家长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最差是不参与型。
目前国内教育系统主要围绕考试进行,高考决定是什么样的学校,顶尖大学毕业价值难以估计,传递到后续就业,收入差距很大,毕业生高薪的有华为的200万年薪,普通的也就一年5-8万。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进入校外竞争,通过层层筛选进入高考独木桥。在初中升学考试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听闻不少城市都分流了大概近半数的人到职高。难怪竞争如此白热化。
但是孩子辛辛苦苦刷题背课本已经不能满足竞争要求,创新思维、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纷至沓来,学了这么多知识最后都过期了,就业时还要从头学起。
在陈祖芸老师的全球年度教育报告中,教育的七展灯发现新的趋势:学校在变小,教室在变无,从标准答案到解决问题,教师职业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型变到以情绪为主的工作,从专业导向到能力为主,期望培养出来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各国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正在更新。
去年暑假期间,一家人决定为大宝从公立学校转到新成立的私立学校。课程确实新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正当时,孩子的作业要做更多深入思考,对孩子综合能力要求也高,对家长也是要求多多。老师的水平也很高,学校的定位也不凡。但是对于基础知识,抓得不严,要靠孩子的自觉。也许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孩子在这里学习的热情是否被激发?
我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跟我们家长是否适合这样的学习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