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人大新闻学院的董晨宇老师发微博说看到一篇非常惊喜的论文,去了解了一下,好感慨啊,我好像看到了教育的本质。
论文的名字是:“等政策”还是“靠关系”:个人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接入过程——一项对河南农村校长的实证研究。
有人问:“这项研究和新闻传播学有什么关系?”
老师说:“传播学数字不平等的研究中,大部分人都在关注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不平等,少数人在关注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后果,但很少有人关注解决数字不平等的实践。”
我一下就想到了罗振宇有一档访谈,提到了高考中为什么不能出现“冰激凌”。
因为有的穷困山村的孩子就是没吃过冰激凌。
没有吃过冰激凌,没有进过少年宫,没有见过平板电脑,没听说过上课还能用投影幕布,没有出过家乡,没有坐过高铁飞机……资源的不平等是真实存在的,上野千鹤子说过,你所接受的教育,不应该用来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之上,而是要用这些帮助他们。
董老师后来出来解释说,这篇论文具有优秀的问题意识,但在理论构建和论证上都是有缺憾的,只是硕士生的毕业作品,作者本人也说那只是一篇刚刚达到毕业及格线的文章。
但这并不妨碍它给我带来感动,我好像看到了教育的本质:
接受教育,然后去帮助那些没有享受到资源的人。
有人选择了研究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实践作为论文方向,有人在互联网上拍视频教大家怎么坐高铁乘飞机,有人直播教成人识字……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些不平凡的普通人不是么,说不定就有人在直播间里学会了拼音识字,说不定就有人从小镇来到大城市靠看视频战胜了自卑胆怯,说不定就有人循着论文的研究方向付诸实践,说不定呢。
教育不是为了带来优越感,而是为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能从容地说:我只是比你早一点知道而已,你看,现在你不也知道了?
#我会被文字打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