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

作者: 声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1:15 被阅读28次
一介书生

中国向来是一个不缺书生的国度。书生济济,礼兮央央。中国人的傲骨和精气神多半受了书生的影响。不趋炎附势,不因循苟且,都缘于书生孤傲乃至过分清高的品格。

世人大多看不惯书生酸腐的文人气,可谁又能将书生的存在迁灭于历史之中呢?

长衫,笔墨是书生之不可缺。长衫宽松修长,行走着的书生风度翩翩,儒雅风流,又给人以挺拔之感,步履轻捷却有力,仿佛要在这中国版图上扎出深深的根,文人的根。峨冠博带往往象征他们的信仰,宽,不拘于狭隘;松,不囿于执念;修,叩问于人心;长,着眼于世界。山河不枯,青衫不湿,每一个书生大概都有一个追逐的境界,至清明,至简易,至纯粹,至醒世。行吟泽畔,裙裾曳曳,于浊世中寻觅清澈,于卑微中扬起头颅。

笔墨酽然,目光炯然。挥毫方遒之间,研磨寰宇之内。书生的笔,是巨椽,抵苍穹探湖海;是长梯,连广宇通云衢。中空是谦虚的气节,挺直是耿介的脊梁。书生无贱膝,一旦站起来便是无愧于天,无愧于心。弱水三千,浓墨一砚。知其黑方能守其白。点墨于素娟之上,了然于心胸一怀。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这是书生的自信,是书生的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白便是天地的澄澈,黑便是众生的堕落。

书生,书生。

书生不缺乏情怀,且听风吟,低哦浅唱,出口便是锦绣文章,意味深长。圆圆的玳瑁眼睛,竹简与典籍,他们在尘封的往事中寻觅真相。但他们不冥顽,不僵化,一场场思潮,推动着中国文化版图的绵延与不息。他们沉默,但书生的寡言往往是对事世的洞察,对生活的透彻,他们不缺果断,不缺刚毅。名士风度,诸子气概,于烟雨柔情中横生出利刃豪情。

书生,书生。

书生崇尚自由,学术和精神的绝对自由,耽于仕途则心忧庙堂民生,隐于山林则潜心治学。他们从不被利益蒙了双眼,也从不泯灭了自己的良心。世间沧浪水,可以濯吾缨。坚守纯良清廉是他们为自己选择的底线,不肯逾越,不肯退却。一纤细笔谁与,三千毛瑟精兵。即使将牢底坐穿,即使在烈火中浴血,也要如凤凰般涅槃重生。所谓一支笔胜过十万横磨剑,一颗心凌于万仞近云峰。

书生,书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为了这信仰,他们,一代代中国书生将自己的血肉融于这历史的文脉之中。青莲之洒脱,易安之婉约,稼轩之豪迈,柳永之细腻;聂绀弩之傲,黄侃之狂,,王国维之实,梁漱溟之桀。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又将自己的精魂灌注于中国脊梁之中,中国文化塑造着他们,他们又反身牵引了历史之缆绳。越是洪流,越怀着一腔孤勇。书生瘦弱,却往往以单薄之肩挽时代于狂澜。孤注一掷,义无反顾。做人应当有自己的信条,书生的信条便是扶国于倾摧之中,疏通中国文人之脉络。

书生,书生。

弥弥昆仑小众生,落落乾坤大布衣。

这便是书生的姿势,细推究元即是乐,不为浮名拌此生。泱泱千年,他们为历史篆刻下一个有力的落款——中国书生。

相关文章

  •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 家有危 舍平凡之躯 又有何不敢 一介书生 国有难 定弃笔从戎 护大好河山 一介书生 言行举止 如有冒犯 ...

  • 青年节|《无题》

    一介书生死, ...

  • 一介书生

    我不过是一介书生, 只能用笔写写。 但我偏要用这枝笔, 写下我的年少轻狂, 刻下我来过的烙印。 我不只是一介书生,...

  • 一介书生

    小生不才,未得姑娘青睐,扰姑娘良久,姑娘勿怪,自此所有仰慕之意止于唇齿,掩于岁月,匿于年华。姑娘往北走,小生往南瞧...

  • 一介书生

    那年长安花开 夏诗语手持一把油纸伞站在十里长亭送他进京. “诗儿,你等我,等我金榜题名,十里红妆前来迎你.” 顾言...

  • 一介书生

    月儿弯月儿弯书生十年是寒窗伊人妆秋眉晃宛在水中央――一介书生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点滴大的雨落了起来。 一个白衣长...

  • 一介书生

    中国向来是一个不缺书生的国度。书生济济,礼兮央央。中国人的傲骨和精气神多半受了书生的影响。不趋炎附势,不因循苟且,...

  • 一介书生

    《一介书生》 文/墨染 拨乱哗然的时候 慕远狼藉读书人 一介书生 茫茫度乾坤 满是惆怅 一片孤叶,一世皮囊 微风、...

  • 一介书生

    衰草怡风雨,春光乍泄酥。 半生眠笔冢,不敢笑孤独。

  • 一介书生

    顾雨周: 借我四方砚台画一纸天下 借我千年荡气回肠写无数神话 借我春夏秋冬劈材喂马 借我十年如初笑魇如花 借我雪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介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pn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