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是一个不缺书生的国度。书生济济,礼兮央央。中国人的傲骨和精气神多半受了书生的影响。不趋炎附势,不因循苟且,都缘于书生孤傲乃至过分清高的品格。
世人大多看不惯书生酸腐的文人气,可谁又能将书生的存在迁灭于历史之中呢?
长衫,笔墨是书生之不可缺。长衫宽松修长,行走着的书生风度翩翩,儒雅风流,又给人以挺拔之感,步履轻捷却有力,仿佛要在这中国版图上扎出深深的根,文人的根。峨冠博带往往象征他们的信仰,宽,不拘于狭隘;松,不囿于执念;修,叩问于人心;长,着眼于世界。山河不枯,青衫不湿,每一个书生大概都有一个追逐的境界,至清明,至简易,至纯粹,至醒世。行吟泽畔,裙裾曳曳,于浊世中寻觅清澈,于卑微中扬起头颅。
笔墨酽然,目光炯然。挥毫方遒之间,研磨寰宇之内。书生的笔,是巨椽,抵苍穹探湖海;是长梯,连广宇通云衢。中空是谦虚的气节,挺直是耿介的脊梁。书生无贱膝,一旦站起来便是无愧于天,无愧于心。弱水三千,浓墨一砚。知其黑方能守其白。点墨于素娟之上,了然于心胸一怀。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这是书生的自信,是书生的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白便是天地的澄澈,黑便是众生的堕落。
书生,书生。
书生不缺乏情怀,且听风吟,低哦浅唱,出口便是锦绣文章,意味深长。圆圆的玳瑁眼睛,竹简与典籍,他们在尘封的往事中寻觅真相。但他们不冥顽,不僵化,一场场思潮,推动着中国文化版图的绵延与不息。他们沉默,但书生的寡言往往是对事世的洞察,对生活的透彻,他们不缺果断,不缺刚毅。名士风度,诸子气概,于烟雨柔情中横生出利刃豪情。
书生,书生。
书生崇尚自由,学术和精神的绝对自由,耽于仕途则心忧庙堂民生,隐于山林则潜心治学。他们从不被利益蒙了双眼,也从不泯灭了自己的良心。世间沧浪水,可以濯吾缨。坚守纯良清廉是他们为自己选择的底线,不肯逾越,不肯退却。一纤细笔谁与,三千毛瑟精兵。即使将牢底坐穿,即使在烈火中浴血,也要如凤凰般涅槃重生。所谓一支笔胜过十万横磨剑,一颗心凌于万仞近云峰。
书生,书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为了这信仰,他们,一代代中国书生将自己的血肉融于这历史的文脉之中。青莲之洒脱,易安之婉约,稼轩之豪迈,柳永之细腻;聂绀弩之傲,黄侃之狂,,王国维之实,梁漱溟之桀。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又将自己的精魂灌注于中国脊梁之中,中国文化塑造着他们,他们又反身牵引了历史之缆绳。越是洪流,越怀着一腔孤勇。书生瘦弱,却往往以单薄之肩挽时代于狂澜。孤注一掷,义无反顾。做人应当有自己的信条,书生的信条便是扶国于倾摧之中,疏通中国文人之脉络。
书生,书生。
弥弥昆仑小众生,落落乾坤大布衣。
这便是书生的姿势,细推究元即是乐,不为浮名拌此生。泱泱千年,他们为历史篆刻下一个有力的落款——中国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