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十六章的内容,先拉出来阅读了。
1
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孩子,经常在闹着不上学,每一次都被家长拉着或者打着送到了学校。
有的孩子成绩不算太差,也进入了不想上学的行列当中。
小学生如此,中学生更如此。
七年级还好,八年级掉了三分之一,九年级又掉了三分之一,到中招考试时候,一间教室里,和七年级时候相比,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
曾经有一个学生,小学时成绩优异,去了中学,成绩也不错。但是,九年级一开学,说什么也不去,问及原因,只是笑笑,说不想上了。
这样的孩子一群一群不上学,都是自己的问题吗?
2
让他们回家不去学校的导火索,在我得到的信息反映,最直接的原因是师生关系的不够融洽。
在学校里,老师对他们,和对优生的态度,存在着不同的情感和方法,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们学习机会的不均等,这些学生上课发言机会明显减少,老师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
老师这种消极期望影响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时间一长,厌学情绪日增,回家不上学,就成必然的。
3
除此之外,造成这些孩子厌学、弃学的因素,还有来自父母这方面的。
这些孩子的家长,忙于一家人的生计,整天在外面打拼,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
孩子出生没多久,就丢给爷爷奶奶照顾,在他们看来,提供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了。对于孩子的成长,关心不足或者说是关心的层面不对,尤其是孩子情感得不到支持与温暖,成绩好与不好,在学校变现好与不好,家长不怎么关注。
这些孩子吃喝不愁,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孩子的学习体验是不快乐的,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厌学,弃学行为的发生。
4
自从大专院校并轨以来,孩子考上大学以后,找工作也成了比较辛苦的事情。
很多成绩优异的农村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大学毕业后窝在家里,与社会的接触成了一种病态的存在。
这样的大学生,家长看得多了之后,对于孩子上学也就随着不再苛求,无论如何,孩子长大能够出气力或者能够打工就好了。
再加上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智能手机铺天盖地地涌进了人们的生活里,孩子接触手机之后,各类信息也一起涌入他的世界,这时的他对学习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这方方面面,都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学习肯定产生了消极影响,长期耳濡目染之后,厌学、弃学就无法避免了。
5
《大趋势》这本著作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明确指出:缺乏基本的文化水平,必然导致电脑盲,在新的信息社会里不会使用电脑就等于走进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而感到所有的书都杂乱无章,像没有杜威实际未分类系统、没有卡片索引,也没有太多友善的图书管理员一样。
这就在告诉我们,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当中,有能力的中国读者,需要具备三种语言,一种是汉语,一种是英语,一种是电脑语言。
这些弃学的孩子,英语不懂,电脑语言也不懂,那么,在面对这个数字化的信息阅读时代,我们能说,我们的阅读病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