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分享013|如何判断消息的可信度?(下)

阅读分享013|如何判断消息的可信度?(下)

作者: 阿贤的脑洞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23:57 被阅读0次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对消息可信度的判断力的前2个习惯,这回来看看第3个习惯:看到列举的数据,先想一下。

    有些消息为了让我们感到内容很可信,且接受其观点,往往会罗列大量事实数据来作为论据,且论证的逻辑也非常清晰,难以反驳。如果文章还是从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平台发布的,看起来就更可信了。

    可只要你认真查看下那些数据,就会发现这些论证材料是有缺陷的。证明材料有缺陷不是大问题,因为任何人或组织都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中立,出现缺陷也在所难免,通过读者与作者的讨论,还是可以沉淀出一个客观可靠的信息。

    会成为大问题的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利用数据统计漏洞来误导读者,所以我们在阅读消息中的数据时,也要懂得辨别真伪,避免被骗。这里分享3种典型的“数据不靠谱”情况:

    1.用平均数制造虚假繁荣

    “被平均了”的现象,相信你也见过吧,遇到新闻里说:我国人均年收入达到了xx元,你大吃一惊:“啊,我拖后腿了”,或是百度查到自己城市的人均工资水平是xx元,你拍腿直呼:“不,有钱人太多啦,这是虚假的繁荣”。

    可见,用平均数来代表收入水平,是很不准确的,往往出现虚假的繁荣,描述收入这类信息时,更准确的值是用中位数或众数,而不是平均数。

    2.以偏概全提出错误结论

    这里跟你举一个书中的案例,来自《统计陷阱》,在1949年的新闻报道中,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1924级的耶鲁毕业生年均收入有25,111美元,这让家长们相信只要把孩子送进耶鲁大学,毕业后会有高收入。

    书中的案例都是有“陷阱”的错误结论,很显然的是它用了平均数,那你有发现除了平均数之外,另一个有"陷阱"的地方了吗?

    “陷阱”出现在回复这份问卷的毕业生范围,即数据的收集环节,因为问卷调查可以联系到的毕业生大部分是有声望,有高收入的人群,而那些低收入的毕业生要么很难联系到,要么拒绝填写这种问卷,所以这些调查结果只代表了收入高的那一批同学的答案,最后就导致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

    3.假借专家或机构名义发布虚假数据

    网络上的一些文章,数据看起来挺真实的,但当你想了解下数据出处时,就会发现,要么数据没有明确的出处,要么是很难搜索到的或是模糊的人名和机构名,数据真实性无法追溯,也无法查证。

    这个现象有多常见,你可以试着在刷到有数据展示的文章时,搜一下数据出处,看看是否可以溯源。

    信息爆炸的网络上,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建立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可网络上很多消息的发布方,或是因为无知,或是带有私立,制造了“数据不靠谱”的情况,诱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平时阅读时,需要有意识地去判断消息的可信度。

    参考资料:《阅读7堂课》秋叶 秦阳著

    关注我,了解更多个人能力提升的方法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分享013|如何判断消息的可信度?(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q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