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聊天的人,不是因为他学识渊博,也不是他多么擅长巧言令色,而是他能让大家感到舒服、轻松、愉悦,不会让大家尴尬、紧张、压抑。
如何让大家相处时能够自然、融洽,有些“说话忌讳”一定不能犯。
(一)不给别人留面子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地沟通,就要尽量体谅他人,顾及别人的面子。
•在待人处事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错误和缺点。
•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忌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
•若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
(二)触犯忌讳,等于是在触霉头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不希望别人提起自己不愉快的事,所以,说话一定不要触犯他人的忌讳。
•生理忌讳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非常敏感,所以大家讲话时尽量避开他“生理缺陷”相关的话题。
•心理忌讳
心理忌讳往往是由于一些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隐藏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忌讳。
与人交谈时,为了使交流更加顺畅、融洽,你应该对交谈对象的一些忌讳有所了解,千万不要口无遮拦,那样只能是自讨没趣。
(三)说话爱揭短,谁都会翻脸
短处人人都有,可能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可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就让人不舒服。
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在与人交流时,应尽可能避开别人的短处不谈,这是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四)随意泄露隐私,必将友情杀死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隐私,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错误和隐私在众人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就会感到难堪和愤怒。
一个毫无城府,随意调侃他人隐私的人,不仅会因为他的浅薄俗气、缺乏教养而不受欢迎,还极有可能惹祸上身。
在日常交往中,热衷于打探他人隐私的人,很是令人讨厌,所以不要随意触及他人的隐私。
(五)不懂安慰原则,好心也成驴肝肺
面对需要安慰的人,如果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分寸,给人的感觉或是言不由衷,或是幸灾乐祸……总之让人听着并不那么舒服。
很多时候我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未必就能产生好的结果,要想达成安慰的目的,我们必须掌握安慰的方法。
•做个倾听者
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认真地听清对方说的是什么,其话里话外表达着什么样的含义。
但并不需要我们去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因为这可能触及对方的隐私。其实有些时候我们给予对方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就可以胜过在语言上给对方的安慰。
•不要做“教育者”
我们去安慰人家,并不是去教育人家,不是去帮人家做判断。
安慰,首先要尊重对方心里的感受,要认同她。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她很清楚自己心里的感受,不需要你来把控。
•与对方感同身受
倘若我们对对方的遭遇感同身受,那么,我们便可体会到她们内心的痛苦,并找到最合适的言语。
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与安慰,对于安慰者而言,其实就是最好的语言。
•别拿自己当救世主
不要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不要无限夸大你的同情和怜悯,这会伤及对方的自尊,让对方感觉很不舒服。
总之,安慰别人时,首先认同他们的痛苦,然后帮助他们去发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意就够了。
(六)别人谈话你插话
有些人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常常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随意插话打断对方,这样的行为不仅有失礼貌,还会搅了别人的兴致,破坏别人的情绪,引起别人的反感。
(七)讲大话乱许诺
如果你总是对朋友开空头支票,这个“行”那个“没问题”,而不付诸实际行动,你将失去朋友的信赖,这样你与对方的关系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八)乱嚼舌根,散布流言
无论是流言的“制造者”还是“散布者”,都不会有好的结局。
在别人背后飞短流长,必然会得罪当事人,久而久之,你也就成了“万人嫌”。同事、朋友都会因害怕成为你的议论对象,而敬而远之。
总之,会讲话的人,一定懂得在言谈举止中尊重别人,因为这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谁若是反其道而行之,谁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