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823590/d336e79b754c8742.jpg)
文|于雁鸿飞
今天继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论人的成长》,迷失自己是很多现在人的通病和痛苦。因为我们太过在意外界的看法,总在潜意识中感觉自己:这样的自己不讨人喜欢!但殊不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却在进行着自我的慢性“扼杀”。
书中讲到婴儿作为人类最初的个体,是自我体验肯定和接纳的最好案例,饿了就哭,累了就睡,开心了就笑,不舒服了就哭……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信任自我的有机体。
但是已被社会打磨了的世俗化的父母却总会总自我的局限性去好为人师,“你再这样我就不带你来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这种被定义后的“应有的体验”是罪恶的,甚至说是扼杀幼儿潜力的刽子手。
书中案例中的艾伦就是被定义了自我体验的极端例子,她爱自己的父母,所以她无法抵抗住父母的反对和干涉而和所爱的学生分手,她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我,不再相信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而那份她对父母的爱却成为了自己头上的紧箍咒,痛不欲生。
成为自己,需要付出点代价。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自身的体验,并倾听它他的意见,因为它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要学着与自己友好的相处,哪怕有时候我们需要反抗父母,抵抗社会的压力……因为分担一切都风平浪静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成为完整的自我并不是什么坏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安全而无可厚非的。
生活虽然充满风险和痛苦,但经历了自我体验和感受的“独立战争”,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会保持更多的自我,保持真正的自我――这,不是危险的,而是令人预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