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一声鸣叫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比喻平时不起眼或无作为,突然取得很大的成绩。关于这个成语有两个来源:一说来自楚庄王,一说来自齐威王。故事情节颇为相似,分别记载在不同的典籍上。
据《韩非子·喻老》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任上励精图治,国力鼎盛,曾为十四国盟主。但刚即位的三年中却没有任何法令颁布和政策执行,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有大臣以隐语讽谏:“我听说有一种鸟停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展翅膀,不飞也不鸣叫,此鸟叫什么名字?”
楚庄王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三年不展翅,那是在等羽毛丰满;不飞也不叫,那是在关注百姓呼声。虽然没有飞,但一飞必然冲天;虽然没有叫,但一叫起来就会让人震惊。”
这是关于“一鸣惊人”的最早记载。另说为淳于髡劝谏齐威王,语出《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