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30%,伊利到底怎么了

作者: 时间的玫瑰_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6:46 被阅读165次

    伊利股份连续多年股东报酬率都在20%以上,是深受投资者喜欢的一只白马股。但是随着近期年报的公布,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未达预期,股票也在市场中遭到了较大的跌幅。

    从1月16日最高点35.93元到目前的24.83元,伊利股份已经下跌了30%,这次下跌,是否真的就意味着公司基本面变坏呢?下面我们就伊利股份的竞争力进行详细分析。

    伊利公司做的是乳制品加工与销售的生意,通过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商将产品卖给消费大众。同行主要的竞争对手有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在体量上仍和伊利有较大差距,这里主要把伊利和竞争对手蒙牛做对比分析。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特点分析

    1、行业格局的再分配

    分析乳品行业的商业逻辑,要把上下游分开来分析。乳品行业的上游具有周期属性,下游则是消费品属性。

    上游的周期性,就如同我们每天接触的猪肉一样。猪肉价格大涨,农户对猪的养殖数量就会大增。而后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就会引起猪肉价格的下跌。像前期猪肉最便宜时爆出过5元一斤的价格,养殖户平均养一头猪就要净亏损好几百元。然后农户杀猪止损,又会引起市场上供小于求的局面。市场每几年就会重复这样一个周期。

    对于乳制品的上游原奶的供应,也符合这样的周期性。由于前几年原奶的价格大幅降低,市场中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加大了常温乳制品的投入,进而引起了乳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在恶性竞争必然会爆发价格战,很多公司到手的利润非常薄。随着近2年上游原奶市场进入上行周期,那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因承受不了成本上涨最终大面积破产,留下来的也把方向重新放回低温乳品市场中。

    随着这些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它们原来拥有的市场份额就会被留存下来的公司再分配。目前这块份额也是蒙牛和伊利竞相争取的领域。

    2、乳品行业的发展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均乳品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一半水平,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不到一二线城市的一半。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及消费升级的影响,未来三四线城市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目前伊利和蒙牛也都努力将渠道下沉,触及更多一二线以外的市场。行业在未来仍具有较好的成长空间。

    3、乳品行业的竞争格局

    目前,乳品行业的发展情况为,地方性小企业全面退出常温市场,针对低温产品做差异化竞争。大企业则继续推进全产业链的布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护城河的建设。

    在常温市场领域,已经形成了伊利和蒙牛两强竞争的行业格局。在商业世界里,两强争霸是最好的行业格局,对手太多,势必大打价格战,最后大家都没钱赚。没有对手则会不思进取,容易内部烂掉。

    两强争霸,大家拼命进取,想超越对方,公司就有前进的动力。而且在竞争过程中,两家公司大喊口号的同时,并不会真的去打价格战,而是把利润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内。就如格力和美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典型的两强争霸的行业格局。

    第二部分公司竞争力分析

    伊利的下游是消费品属性,我们分别从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进行分析。

    1、产品力

    乳品行业的产品主要分为低温产品和常温产品。曾经乳品行业的龙头光明乳业,在最初战略选择上坚持低温产品。由于低温产品保质期短,长途运输不经济的影响,一开始光明乳业并没有走向全国扩张的道路。之后,被伊利和蒙牛迅速超越。

    后来,光明乳业在常温产品中发力,率先推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但是销量都被伊利和蒙牛随后推出的产品超越。

    在产品力上,伊利和蒙牛都保持着非常强劲的竞争力。这一点上,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强弱之分。

    2、渠道力

    在渠道方面,伊利股份走的是深度分销制,而蒙牛乳业走的是大经销商制。这是两家公司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深度分销制,是公司直接和每一个小的经销商对接,全国范围内织网式布局。这种渠道方式推进速度比较慢,前期投入大,对渠道管理要求高,并且需要的销售人员也非常多。但是一旦布局完成,公司的订单会由企业主导,终端掌控能力强,降低费用并且保证渠道可以不断下沉。

    大经销商制,是公司将产品发往规模较大的经销商手中,然后商超终端集中到大经销商处进货。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凭借经销商的资源,将产品迅速铺到全国。不足之处在于经销商做大后容易公司化,运营效率降低,同时无法将渠道深入到最底层。

    最初蒙牛乳业就是凭借大经销商制将产品迅速推广到全国,实现了对伊利的超越。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伊利深度分销制的进一步完善,对终端掌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蒙牛。尤其是未来乳品行业向三四线城市及村镇市场的下沉,伊利股份在渠道方面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3、品牌力

    蒙牛的金牌牛奶“特仑苏”,广告语为“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用高质牧草、进口乳牛做背书,定位高端在市场中大获成功。

    伊利的主打品牌“安慕希”,主要卖点是口感浓郁,在常温酸奶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销量远超蒙牛对标的“纯甄”系列。

    在品牌方面,蒙牛拥有特仑苏和纯甄,但对这两个品牌依赖较大。而伊利产品拥有更多的明星单品,安慕希、金典、畅轻、每益添、金领冠等明星产品都保持较好增长速度,并且公司培育新品的速度和效果都明显好于蒙牛乳业。

    第三部分关键财务数据分析

    1、净利率

    伊利股份的净利率最近几年都领先于蒙牛乳业,说明伊利股份的获利能力要比蒙牛乳业更优秀。

    这一点可以从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分析:伊利股份产品持续升级,推出的新品大多为中高端产品,具有更大的获利空间。同时多年深耕渠道,对渠道的管控能力逐年加强,在渠道下沉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控制费用。

    2、总资产周转率

    乳品行业作为大众消费品,产品的溢价能力并不明显,更多的是考验公司运营效率,资产周转率就成为重要的分析指标。

    从两家公司最近几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来看,伊利股份这一指标要明显高于蒙牛乳业,说明伊利股份的资产运营效率要更优秀。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率*周资产周转率*杠杆系数,净资产收益率综合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资本使用能力,是对公司综合实力分析最有价值的指标。

    从10年的数据来看,除了2008年乳品行业三聚氰胺事件蒙牛比伊利损失更小外,其余年份伊利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都远远领先蒙牛乳业。

    (对于08年三聚氰胺事件,整个乳品行业都承受了巨大的亏损。面对行业重创,伊利股份主动承担了全部亏损,体现了大企业的担当意识。而蒙牛乳业则要求经销商分担一半的亏损,对于财务实力相对较弱的经销商而言是一个灭顶之灾。在这一事件中,伊利的担当行为赢得了经销商的充分认可,强化了和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甚至有很多蒙牛的经销商也纷纷倒戈伊利股份。)

    4、市场占有率比较

    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伊利股份常温奶市场占有率34.2%,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而蒙牛乳业常温奶市场占有率为28.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伊利股份同蒙牛乳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拉大,在常温奶领域,伊利股份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最直观的指标,产品好不好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说话。当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下降遭到质疑时,董小姐说,“格力电器的市场占有率还在提升,有这点保证,我就不担心”。随后格力电器的业绩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总结: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乳品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伊利股份在行业竞争中依然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未来几年伊利股份仍能取得超过行业平均值的增长速度。

    伊利还是之前的伊利,乳制品行业龙头的地位依旧没有改变。短期增速不达预期实在不需要过多担心,就好像苹果销量不及预期,所有人都认为苹果开始走下坡路时,巴菲特却继续大幅增持苹果公司的股票。因为他更看重的是10年后公司的价值。

    随着市场进一步下跌,伊利股份的投资价值也会进一步凸显。目前伊利滚动市盈率为23.7倍,滚动市盈率下跌到22倍可以建仓,20倍则可以拿着桶出去接了。

    价值投资者应该拥抱市场大跌,在每一次大跌中,都会有优质的股票被错杀,这时就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上车机会。抱着足够便宜的优质股票,想必睡觉都能露出微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j将军:赞成。
        觉得再跌些更有投资价值

      本文标题:大跌30%,伊利到底怎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uu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