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对夫妻为5岁的女儿报了英语辅导班,上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女儿连26个字母都看不懂,这下夫妻两急了。花了那么多钱报个英语辅导班,结果女儿什么都没学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我要借这个故事引入一个概念,叫“知识留存率”,就是大脑所记住的内容在一个人所学的知识中所占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就意味着记住学习的内容越多。简单的说就是一堂课下来,我们究竟学到了多少,看完一本书,我们到底记住了多少。
美国著名视听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最早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理论将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我称之为“学”;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我称之为“习”。被动学习做到演示的最高层面,知识留存率也只有30%,而最低层面的听讲只有5%。
而主动学习加入了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知识留存率可以高达90%。
🤣介绍到这里,父母们是不是恍然大悟,我们投入100%的精力千叮万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只能让孩子学到5%的知识。我们以为只要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孩子学的不好,要就是上课没认真,要就是老师教的不好。
这一理论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学习方式的固有认知,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一个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的时候,知识留存在大脑中的比例是不同的。
那么该如何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知识留存率”呢。
✅“学”足 多感官输入
学知识不仅可以用眼睛看黑白的文字,还可以看有色的图片,还可以用嘴巴诵读,还可以用耳朵听音频,还可以看动画,只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就能强化输入,达到“学”足的目标。其实这一点在新媒体教学中已经开始尝试了,特别是针对学龄前的孩子,把知识用故事、歌曲、动画、点读甚至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刺激孩子的多个感官,让孩子记住所学的内容。成年人的继续学习其实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千万不能有固定型思维认为幼稚小儿科而排斥。
✅“习”深 启发式讨论
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学”的层面,重头戏还要“习”。教育也不能局限在课堂上,生活处处皆可“习”。有一次我女儿跟我说,她看到奶奶手机有个视频说一个小女孩被坏人骗走了,家人都找不到了。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机会。我就问她小女孩为什么会被骗,如果是宝宝,宝宝会怎么做?坏人还可能对宝宝做哪些坏事?生活中还有哪些很危险的事情宝宝不能做的?宝宝很认真的做了回答,我就把我的安全教育顺利的植入到了孩子脑海里。
✅“习”广 各渠道实践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后,就不管了,连孩子在培训班中学的是什么知识点都不知道,孩子学到了却没有用的地方,很容易遗忘。我给3岁的孩子报了英语网络课程,每天课程更新后,我就会先整体看一遍,知道今天教的是什么单词和语句,用的是什么故事展现的,歌曲唱的是什么。等孩子自己学习完后,我就会有意识的把学的内容和生活场景关联起来。比如单词“BIG”“SMALL”,我就会把家里的物件拿出来比较,让她用英语回答我。我还会在路上和孩子一起唱英文歌,让她通过各种渠道复习所学知识。
✅“习”乐 互动式输出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把所学知识经过消化、加工后,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通过文字或者语言分享给别人,就可以让学习效果提高至90%。
我相信家长都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大部分都是父母读给孩子听,读完了孩子记忆也不深刻。其实绘本图多字少,解读的弹性很大,除了可以照本宣科,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展现。可以组织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起,鼓励孩子自己讲绘本,讲的和原文不一样,没关系,只要孩子愿意分享,讲的开心就达到了目的。同时孩子还能从中发现他能为别人做贡献,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视频结尾,夫妻两果断的把所有的辅导班都退了,节省出时间,亲自为女儿辅导功课,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方式,但关键还是要理解“学习金字塔”的原理,掌握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知识留存率”,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