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822771/75b73fd7195d0dd2.png)
当看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想每个在使用微信APP应用的朋友,都会有五花八门的说法和解释。比如,社交啊,工作啊,购物啊………………
但是,今天我想从我自己的角度,说说,我为什么要建立微信群。
我之前建立过几个群,可是后来,由于自己的原因,群经营的不好,最后沦为了僵尸群,最终被迫解散。
后来我发现,当一个人忘记了自己最初建立群的目的是什么之后,就会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渐渐地迷失了自己需要的目标和方向。
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持之以恒。不管做什么事,坚持都是让你通向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最后,经过反复的演练,反复的实践,我自己推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微信群。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在自己的群里,分享一些得到APP里的知识,并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也一并发上去。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我自己想获得一个不同的求存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吧。
我把我的群,先后改了4次名字,第一次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聚集了一些网络里认识的朋友,大家偶尔发发言,都是没有什么主题的随意讨论而已,久而久之,群便没有了意义。第二次改名字,叫做,思维学习共读社,希望通过自己对思维学习和认知提升,并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然而,当自己在做的时候,发现由于自己缺乏系统性,所以在群里分享的内容,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结果本来兴致勃勃的建群,却被自己没有系统性的分享,而宣告失败。第三次,可以算是一个过渡吧,由于有了前两次的失败,自己也多少总结了一些经验,那就是群里要聚集的人,是什么人?这些人愿不愿意一起在群里讨论话题?还有,你在自建群里,要做什么?每天分享有预告吗?分享有主题吗?分享有连续性,系统性吗?有群的介绍吗?其实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更是没有做到的,所以在第三次,我打算重整旗鼓,先是招募一些人,然后在这些人中不断移除不符合的人。但是可惜第三次的名字也就是一个短暂的过渡而已,维持了不到3周,最后一次,经过严密的计划,重整旗鼓,最后我把群名字定格为“知识与行动力分享群”。
知识与行动力,这两个词的组合,恰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忙碌的一群人,对知识的渴望,对行动力的畏手畏脚。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一个对知识存在很深的渴望,有对自己的行动力畏手畏脚的这么一个人,为了改掉我的这个行为,我把自己定格在了一个虚拟与现实之间。平时很少与人交流的我,最后选择用文字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行动力分享群,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了。
我模仿了得到中的专栏,也给自己的群起了一个每日必发的提示语,一方面鞭策自己,鼓励自己,一方面也是希望群里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步。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段话:
听,说都是思想者。
每天精进一些思想,
每天反问一些问题,
每天思考一些案例。
欢迎大家走进知识与行动力分享群!!!
(这里为每天更换的学习预告)
同时本群分享的信息不能作为商业用途,请大家恪守自己的行为。感谢大家一起加入知识与行动力分享群。
在这里,这个群,我利用现有的别人的知识内容分享,作为我自己群里分享的一个系统目录,打造一个先分享后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鼓励,收听收看分享内容的朋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现学习进步的结果。只有这样不断的通过对话,与别人对话(微信群里讨论),与自己对话(写简书),这种方式,实现自我不断的更新迭代。
目前这个群,基本上就是这个思路,同时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际操作。
最后,解释一下,我的群提示语吧,首先(听说都是思想者),是说,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听别人说,听别人传递信息,很少做出自己的反馈信号,什么是反馈信号,反馈就是你表达出你听到别人观点之后的,你自己的观点。所以,我把这定义为,听,说都是思想者。
每天精进一些思想,
每天反问一些问题,
每天思考一些案例。
这三句话,反复的提醒自己,思想的进步,带来的是整个人的进步,包括各个方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宇宙观。让自己不断的储备知识,不断的去验证知识的有效性,不断的从验证中得到反馈信号,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所谓“取长补短”。
以上就是我对我自己建立微信群的一个想法和初衷。
感谢阅读,今日随笔,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再评论区给出指点,以供作者学习,更正。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或者有启发,请关注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