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位老人,有一个漂亮女儿,两个年轻人都喜欢上了他的女儿。
老人在一次爬山时遇到了危险,被年轻人A救了下来。人们都觉得,老人肯定会把女儿嫁给A,毕竟人家救了他一命呢。
年轻人B听说了,就自己制造了一场危险,让路过的老人救了自己。老人成了他的救命恩人。
就在人们都以为老人会把女儿嫁给年轻人A时,老人却把女儿嫁给了年轻人B,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谁愿意每天面对自己的债主呢?
1|苏轼的“小伎俩”
人们都不喜欢欠人情,一旦欠了,就急着想办法还回去。同时又喜欢别人欠自己的人情,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在公众场合津津乐道。
苏轼就深谙其中的诀窍。
在我们的印象里,苏轼仙风道骨,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其实他很接地气,通晓人情世故。
人们建立人脉,都喜欢给对方帮忙,“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但苏轼不一样,他主动请求别人帮忙,通过麻烦别人,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苏轼的母亲去世了,司马光前往吊唁。趁这个机会,苏轼苏辙兄弟请司马光为自己的母亲写墓志铭。
当时,苏家父子名动京城,谁会拒绝一个既可亲可爱,又才华横溢的明日之星呢?
几年后,老爸苏洵病逝,苏轼又请求欧阳修为父亲撰写墓志铭。回四川葬父时,苏轼忽然想起来,祖父苏序的墓志铭还没有人撰写,于是写信给曾巩,请其代笔。
苏轼还向司马光提过亲,想把表侄女嫁给司马光的儿子。婚事后来没了下文,但司马光肯定get到了这份心意。
就这样,苏轼欠了一屁股人情债,同时也在京城拉起了一个精英朋友圈。
2|富兰克林效应
聪明人肯定不止苏轼一个,美国的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是一个通过求人帮忙拉近关系的老手。
本杰明·富兰克林:看吧,我老有钱了!有一次,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发表了一个演讲。有一个议员完全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发表了一个演讲,激烈地抨击富兰克林。场面搞得非常僵。
富兰克林想改善两个人的关系,但这个议员是一个众所周知难缠的家伙。
怎么办呢?富兰克林听说这个议员有一套绝版的稀世图书,就写了一封措辞恭谨的信,说想把那套书借来看几天。议员同意了。
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还书时,又郑重其事地表示感谢。
几天后,他们再次见面,议员竟然主动跟他打招呼,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议员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富兰克林效劳。从此,两个人化敌为友。
后来,心理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办法,是让别人帮助你。“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富兰克林效应”。
3|乔布斯也是善于求助的高手?
在人们的印象里,乔布斯是个自私、冷酷、臭脾气的家伙。他不骂人就不错了,还肯动心思去求人?
事实上,乔布斯是一个善于求助的高手。1994年,在接受硅谷历史协会访谈时,他说:“我觉得有件事情非常之正确,就是多数人缺少人生经历的原因,是他们从来不去求助。”
乔布斯上中学时,想设计一个机械装置,可在频率计数器的制作环节卡住了。他想不出招来,就打电话给比尔·休利特,说“我想做一个频率计数器,就想问问你有没有多余的器件可以给我用?”
比尔·休利特是谁?大名鼎鼎的硅谷之父,惠普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在硅谷是神一般的存在。
结果,休利特和他聊了近20分钟,除答应给他一些电子元器件之外,还同意他暑假到惠普工厂去实习。
乔布斯说:“这消息真是把我乐坏了!”他后来回忆,“我在那个夏天学到了很多。”
一个小小的麻烦,让乔布斯轻而易举地赢得了硅谷之父的青睐。
4|求人帮忙小贴士
心理学有一个原理,叫做参与性偏见,是说我们会对自己参与的事情更加重视。像自己的想法最靠谱,自己参加的活动更有趣,自己见过的明星更招人喜欢等等,都是参与性偏见的表现。
在人际关系上,求别人帮忙,就是让Ta参与到你的工作中来。Ta会因此更加重视你,从而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司马光 王安石那么,应该在哪些事情上麻烦别人呢?这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最好是对你来说很重要,而对方又不很麻烦的事情。
就拿苏轼请人写墓志铭来说吧。对于苏家,先人的墓志铭如同正史立传,是极为隆重的大事。而对于欧阳修、司马光和曾巩这样的文章大家,墓志铭不过是又一篇作文。虽然不像《记一次有意义的出游》那样信手拈来,但也只是稍稍费一点脑筋而已。
苏轼一生率真洒脱,坦荡旷达,既受欧阳修的极力赏识,又和司马光亦师亦友,晚年还和司马光的死对头王安石诗酒唱和。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人情练达、情商极高的家伙啊!
(《熊逸说苏轼30讲》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