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新闻学教授沃尔特·皮特金在《学习的艺术》里提到,一个人必学的三大学科里包括了数学,因为“数学是一切有关人性的知识,一切行业知识都离不开数学。”
孩子们想学好数学容易吗?似乎并不太容易。
《与青春期和解》里提到,初中阶段的不少孩子很容易出现“数学焦虑症”。孩子一旦出现“数学焦虑症”,不仅会抵触所有和数学相关的内容,还会产生无助感。
这种对数学的无助感,对孩子的杀伤力是很大的。我家老大就曾经在小学三年级出现了“数学焦虑症”,那时候的她,真的认为自己这辈子都学不好数学。一提起数学,全身无力、眼睛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嘴里说着“我真的学不好数学!我是个笨蛋!”
没有家长听了孩子这样的话心里会舒服。
还好孩子最终与“数学焦虑症”说了再见,现在很喜欢数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老母亲开始关注与孩子数学有关的一切。
然而这份关注大多数面对的是孩子,给大人的书籍并不多。这两天读了一本很震撼的书——《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这本写于1990年的书,让人忍不住多看了几次作者写下序的年份。
真的写于1990年。
只不过今年才被翻译过来!这是一本迟来的书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一本高中数学老师写的讲如何教好高中数学的书,书中谈到的学生的困境,在这本《儿童怎样学习数学》里居然都有总结。
虽然一本是讲高中数学,一本是讲儿童数学,令人意外的是,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上的困境,本质上竟没什么差别。让人高兴的是,《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手把手地教老师、家长们,该如何去教孩子们学习数学。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是毕业于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帕梅拉·利贝克,写的一本面向2-11岁孩子学习数学的教育著作。作为大人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数学?在学习数学这件事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都有答案。
先学会理解吧
心理学教授劳伦斯·斯坦伯格提到,想让孩子告别“数学焦虑症”,大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
大人理解孩子学习数学中的困境,并没那么容易。还好《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从易懂的角度,让作为大人的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孩子。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分享作为孩子,他们是如何理解数学概念的,他们最初是如何学会“数字”、“+”等等的。书中除了非常细致的教学,还有理论内容的延伸,分享了皮亚杰理论、理查德·斯根普、杰罗姆·布鲁纳、卓顿·迪恩斯四位心理学家的理论。
记得孙瑞雪老师分享过,她会将那些心理学理论装进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儿童。面对孩子怎样学习数学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把各种和孩子学数学有关的心理学理论装进心中。
当作为大人的我们,真正理解孩子们在学习数学这件事上的困境,再面对孩子不会的题目时,也就能多一些耐心与思考。
学好数学四步骤
孩子们想学好数学,其实是有秘诀的。秘诀是什么?看起来似乎是简单的。 帕梅拉·利贝克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提出学习数学四步骤:体验-语言-图画-符号。
“图画”和“符号”最常见,孩子们也最不缺。教材、教辅、各种书籍,都可以是数学相关的“图画”和“符号”。
孩子们最缺的是“体验”和“语言”。
什么是“体验”?帕梅拉·利贝克给出的定义是:对具体物体的体验。
换句话说,“体验”就是“感受”。想让孩子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不对,是任何概念,是先让孩子用大量的活动去感受,也就是“体验”它。
让孩子“体验”一个概念,或许我们都该向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沙利文学习。为了让海伦·凯勒理解“水”,当海伦·凯勒掉进小河,沙利文在河里时,就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的字母。喝水时,沙利文也会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总之,沙利文是让海伦·凯勒全方面去“体验”“水”,直到海伦·凯勒真正理解“水”代表了什么。
孩子们学习数学,第一步离不开的就是“体验”,而“体验”,恰恰是孩子们所缺少的。这种缺少,也就造成了孩子们对数学概念的难理解。
什么是“语言”?帕梅拉·利贝克说“描述这种体验的口头语言”。为什么“语言”这么重要?中学高级教师高去霞分享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会让孩子们把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让思维显性化,也是让孩子学好数学的一个好方法。
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如高去霞老师般重视,将思维用语言显性化,更别提家长了。事实上,大多数的我们,都忽视了孩子学习数学中的“语言”这一步骤。
数学的“语言”权,大都在老师、家长们这一边。不信你看,在讲解题目时,滔滔不绝的大多数是大人,小孩只是安静地听。要是讲了几次孩子还是不懂,动气的大人很容易情绪失控。
想让孩子学好数学,是时候把“语言”这个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们。讲完题目时,试试让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
孩子们想学好数学的秘诀就在这“体验-语言-图画-符号”四步里,用与不用、如何用,在孩子们最初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老师、家长们的事情。
示范的力量
看《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眼眶有些湿润。这又不是一本小说,为什么会湿润?
帕梅拉·利贝克手把手地在教阅读者,如何去教孩子们数学。这是“示范”的力量啊!令人感动的,就是这份简单又纯粹的“示范”力量。
看过一些和数学相关的书,大多数偏向理论。对于家长来说,理论看过就看过了,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一头雾水(比如我)。《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解决了这种困惑。
一场活动,需要什么材料、怎么说、怎么做,《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分享。这是一份极为难得又珍贵的示范。
除了手把手地教,帕梅拉·利贝克在书中还会提醒大人,记得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说起换位思考,帕梅拉·利贝克就是换位思考的践行者,她是知道实践的难处,也是知道如何让大人去真正学会换位思考的。
有了这本《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数学的互动,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帮助孩子理解数学概念,有了实打实地可学习的对象。
感谢《儿童怎样学习数学》里的示范。
我们能做什么?
有人说专业的事情教给专业的人,教学上的事更是如此。孩子学数学这件事,完全教给老师,真的对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分享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妈妈给我看了她儿子老师发的一段视频,视频里,老师一边责问孩子为什么这题不会,一边用手时不时推一推孩子的手臂。孩子全程没有应答,除了闪躲的眼神。
这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不会的是15+9的算式。孩子天生会计算吗?别的孩子会了,他就一定要会吗?这位老师这样简单粗暴的教法,孩子很难真正学会,哪怕记住了答案,内心也会增加一层对数学的抵触。
孩子学不好数学,是孩子的错吗?并不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大人的错。是大人没有给孩子足够多理解数学概念的机会,是大人没有让孩子有足够多的数学体验,是大人忽视了孩子理解概念的层层递进。
还好《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来了。
想让孩子学好数学、爱上数学,作为大人的我们,可以做的有这三点:
牢记“体验-语言-图画-符号”这四步骤。
思考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如何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
少说话,多思考,多实践
当孩子不理解数学中的某个概念时,我们不是去责问“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遍还是不会?”,不是脱口而出“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而是回去找找被卡住的点在哪里,我们该怎样让孩子去体验这个概念。
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孩子。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是一本需要细读、需要好好消化、需要好好实践的书,有孩子的家长人手一本都不为过。
感谢浪花朵朵出版了这本书,感谢大陆老师翻译了这本书,感谢推荐我阅读这本书的老师,感谢与《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相遇。
相信我,读《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你一定不会失望。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85后二胎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养娃不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