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三角形是指 “认知-情绪-行动”这三个方面,我们通常认为的现实都是因为这三个方面的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其中认知的影响最隐秘但作用也最大。
认知就是我们头脑中的那些想法,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想法”是很捉摸不定的,但最近100年,心理学的进展就是可以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了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对象。
想法是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现实的呢?很简单,通过你的行动。
你的想法很重要,言下之意是,你的一举一动都很重要,因为想法是通过影响你的行动,产生对现实的影响力。
每个人都在通过行动创造现实,但常常是自己意识不到的。
如果我头脑中有一个想法:我很差,我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它就会导致一个行动,我很可能在面对一个任务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玩游戏。时间过去了,我通过行动创造了一无所获的现实,于是我就想:你看,我早就说过吧,我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我认为自己很失败,这是我的认知;我玩了一晚上的游戏,这是我的行为。连接两者的是另外一个变量,叫做情绪。当我们认为自己失败的时候,我就会产生一种叫做抑郁的情绪,伴随这种情绪出现的有无力感、失去兴趣、精力减退,从而没有力量去面对本该完成的人物。
把这和三个部分连起来,就成了一个循环,叫做“向下的螺旋”。我们经常陷入螺旋而不自知,这是抑郁最可怕的地方,只要开启就停不下来,越陷越深。
认知、行为、情绪,合在一起叫做“认知三角形”。它是三个相互关联又彼此影响的心理变量,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分析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三个变量是基本工具。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仔细分析起来,都可以看到这和三个变量的交互影响。
在这三个变量当中,情绪和行为我们最熟悉,也最方便观察,相对最不容易觉察的是认知——不是因为它藏得深,而是它太浅太自然了,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想法,太常见了,反而让人觉得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所以意识不到。
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打过一个比方,说认知就像呼吸,人们很少有意识地呼吸,但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认知也是一样。这个隐蔽的环节,是三角形最重要的一个顶点,要常常反思它的影响。
你可能会想:既然知道了这条规律,我可不可以反过来去利用想法,制造那些对我更有利的现实?如果我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人,它是不是就可以然我在情绪上干劲十足,在行动上积极进取去,最终真的让自己更优秀更成功?
没错,这的确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但这是心灵鸡汤的说法,真的做起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的大脑里并不存在一个开关,可以按一下就改变我们的想法。我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相信自己很好”,我就真的相信了吗?不一定,我心里认定自己不好,我没办法自欺欺人,不管我怎么对自己说“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我还是很难真的控制自己的认知。
所以,我们学习这条规律,不是为了立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头脑里有这样的规律,需要关注我们的想法——先看到它,然后去研究它,最终改变她。
关注自己的想法,关注自己认知的来源,时时修订。
今天我们借助“认知三角形”,对我们的认知来源多点思考,我们现在突然间发现“过往的认知”是片面的,或者是就是错误的。
我分享一个过往的片面认知:我读大学时是在吉林长春,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瓜子牙”,就是嗑瓜子可以把牙齿磕出豁口。
我们借助“认知三角形”,对我们的认知来源多点思考,我们现在突然间发现“过往的认知”是片面的,或者是就是错误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