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转眼间17年只剩1个月了,在感恩节来临这周,好不容易把本年度几个关键的事项处理完毕,感恩2017,感恩自己,感恩我的小伙伴们,忙里偷闲,写写关于近期的一些关于创业公司与大公司的一点思考。
回顾这十几年的职业生涯,创业公司、大公司、上市公司,基层、中层、高层,不同的角色都经历一遍。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五百,无边无沿,人一多,老板肯定认不全了,看成绩也就只能靠PPT了,这也是大公司病的原因。
在不同的阶段要找到不同的团队lead,这样公司才有发展的机会。两者千万不能倒着。
类似自己目前参与的地产公司,经过这三年的发展,人数从少到多,然后从多到少。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创业公司的管理者,关注点首先在生产力,在人少的时候提升公司的效率,而大公司的管理者,关注点在于生产关系,如大公司的部门LEAD(分公司老总),上不能决策战略,下不用亲力亲为,基本以开会和写PPT为唯一的工作方式,对生产力影响有限,只好把精力放在生产关系上,当然,生产关系有时比生产力更加重要,但是需要的思路和技巧完全不同,在职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这点。
最为著名的大公司项目截胡(WEIXIN创立时,不知道经历多多少内部立项,最后还是龙哥取胜),大公司里,项目成果被截胡的概率,正比于项目的成功程度。如果你不明不白地撸起袖子就干,就算项目成功了,最多也是落个轻描淡写,项目奖金、升职都跟你没关系,在立项之前,要经历过无数次的沟通立项,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在做这个事情,事情传开了,别人再来跟你抢工,就师出无名了。
团队规模定律,搞生产力,人贵在精,搞生产关系,人贵在多,年初,部门人员扩充了一倍,从原来搞生产力,快速上升到搞生产关系,到年底,业绩能行业不景气,人员过剩,人一多,所有原来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复杂,最终裁人,又从搞生产关系转化到搞生产力。从一喊二要三内耗,转变为绩效成绩。
每个人在做职业规划时,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及深入了解公司所处的状况,做出合适的决策,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就如地产创业公司近期的业务及融资问题,需要调整团队,近来也多次跟团队小伙伴们交流关于职业规划的事宜,总在自问,当年的我是如何考虑这个职业规划的,并如何成就自己的。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可以为之奋斗几十年的行业,当年我一直也没有机会,但一直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尝试着融入一些牛人的圈子,让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机会。
学会做人,在职场中学会处理上司、同事的关系,在家里学会处理家人、亲戚的关系,创业公司老板,学会处理下属的关系。
要有强大的内心,学会应对不同的困难,包容不同的人员,要有做老子及做孙子的思想准备。
强大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如何构建与提升知识结构,这些都是每一阶段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不同职位、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所考虑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也有差别。
深圳有好的创业土壤,也非常公平、包容,对于90后的人,年轻就是资本,敢想、敢做不断试错,折腾,总有一天就能找到自己施展空间的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