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62君子有礼-1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62君子有礼-1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9-03 05:46 被阅读0次

君子有礼

君子的种种思想品德需要行之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礼。由礼构成仪式便是礼仪。

精神需要赋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姿态,这不仅仅是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也能产生从外到里的反馈。那就是说,当外形一旦建立,长期身体力行又可以反过来加固精神,提升人格。

君子的品德需要传播,但在古代传播渠道稀少,文本教育缺乏,最有效传播途径就是君子本身的行为方式,那些让人一看就懂并产生彼此尊重的行为方式就是礼仪。礼仪是君子们身体力行的传播品德的主要渠道。

正因为这样,历代君子没有不讲究礼仪的。

普普通通的人有礼在身就显出高贵,这种高贵既尊敬人,又传染人。正如左传所说:

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把礼比喻成一个人站立起来的躯干,这种说法很有文学性,扩而大之,左传还进一步认为,当你变成一种集体仪式,也有可能成为一个邦国的躯干。

礼,国之干也。

当然这是只讲大事,君子之道中的礼仪大多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主要出自两种态度,一是敬,二是让。

先说敬。孟子说“有礼者敬人”,墨子说“礼,敬也。”一个有理的君子需要表达对他人的尊敬,敬是高看他人一眼,而不是西方式的平视。

中国几千年都受困于家庭伦理和官场伦理,到今天仍然如此,所以习惯于把恭敬的态度交付给长辈亲友、上级官员,但是这里所说的君子之行并不是家族伦理和官场伦理的附属品,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一个君子如果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也表示出尊敬,那么这种尊敬也就独具价值。

在这里互敬成为一种互惠关系,双向流动,公共空间的无限魅力也由此而生。

这种互惠关系孟子说得最明白,“敬人者,人恒敬之。”

相关文章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随感 | 痴迷于《中国文化课》

    《中国文化课》一书,664页码,看入迷了,完全不想写文,今日只看书。 看到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了解和学...

  • 2022-03-16《中国文化课》-12

    今天开始看本书的第三单元,总标题是“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

  •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导读: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1、中国古代思想主要有道家、儒家、法家和佛家,那么...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知行合一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 一句话概括一家

    儒家;为学,日益。道家;为道日损,一至于无,无中生有。佛家;放下。 儒家;学而优则仕。道家;无为无所不为。佛家;灵...

  • 儒家道家佛家

    30岁-儒-修身-仁义礼智信 40岁-道-修术 50岁-佛-修心

  • 佛、儒、道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来自古韵国学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

  • 儒道释三位一体,佛系人生是归宿

    文/呱呱鸟 中国是一个三教合一的国家,儒家思想、道教哲学和佛家文化相映成辉。 儒家是入世,道家讲的是出世,佛家更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62君子有礼-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fe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