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写她为了买苹果还是华为手机纠结了一整年的心路历程。到最后,她拿着手机,一路哼歌,一路笑,像个小女孩一样,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我哑然失笑:这么深刻觉察的结果,原来只是想通了这么小的一件事。然而,这一刻,我也似乎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理清了最近一直盘旋在心头却始终说不清楚的感悟。
02
上周末,我进行了一次整理,安装了书架,收拾了衣柜,把想了一个多月却没有行动的事情付诸了实践。虽然忙了一个晚上又一个白天,感觉却无比轻松,一点没有从前大整理(大兴奋)之后的大疲惫。紧接着,当天晚上,我趁热打铁,解决了一项拖延了半个月的工作。次日,我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用一个晚上完成了一项从前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
这一次,我体会到了真正断舍离的奇妙滋味:平和、果断、轻松、惬意。
但实际上,《断舍离》我只看了序言,NANCY老师的整理行动课我只听了半吊子。换句话说,我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断舍离。与其说我学会了断舍离,不如说,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变化。我真的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占有欲消减了,选择困难症也不治而愈了。
03
两周前,一个我浸淫许久、受益良多的育儿学习平台突然爆发危机,关闭了诸多线下校区,引发激烈的舆论风暴。每天打开微信,充斥眼球的都是倒护双方互不相让的激烈言辞。期间还有过各种耸人听闻的传闻。
我想起去年下半年那个同类事件。当得知那个我与之深刻联结的平台将要关闭的消息时,我整夜地失眠。惋惜不舍之余更有好奇、担心、遗憾和失望。我试图了解真相、提出建议,努力想要阻止这一切。然而,我没有意识到,我其实投射了太多自己的信念,救世主情结爆棚。
而这一次,当信息爆炸时,我注意到自己的内心始终平静。我没有急于打听事实、发表评论、表明立场,也没有想过撤单退款、保住既有利益(上个月我刚在平台上买了个新课,还没开课)。我只是回想了过往,感恩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所获得的一切。由此,我相信“教主”的为人和心力,我选择默默祝福、静静等待;同时,我开始整理过去所上的课。我想,即便课费收不回来或者新课没有开成,我所得到的,也已足够。
我看到了能够划清界限、真诚信任、祝福和感恩别人的自己。
04
昨天,我的手机突然没了信号。我跑营业厅和修理店,送检送修;使用备用手机,导入导出资料,安装程序。花了大半天才初步安定下来。这时,我突然发现,我居然没有像从前那样气急败坏地采取自杀式格式化等极端手段。整个过程,我只是冷静地寻找各种解决方案,哪怕导入导出资料时不太顺利,我也没有任何焦虑和挫败感。到最后,我甚至想到了,如果手机没修好,我也有一套可以不用买新手机的新方案。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然做到了关注于解决问题。
05
过去的一年,我亲眼见证了伤病死生,在起伏跌宕的路途中默默地走来。虽然我仍然控制,仍然当知当觉甚至后知后觉,仍然有许多娇纵或惩罚的时刻,但一切竟也悄悄地变了。就像春耕之后,土地虽然疏于打理,依然会在秋天有某些收获——因为种子一旦播撒下去,自然就会召集力量来孕育生命。
我感到安然的喜悦。我想写出来与别人分享。然而,仔细一想,我却不知该如何表达。我想起很多年前和朋友谈改变,他告诉我:“想法很好,但要行动,别人才看得出来。”内在是无形抽象的,而外在,我并不曾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该如何用我的文章来让人信服?在这个信息光速迭代的网络里,我该如何让阅读者体会到我文章的价值?我试图设置一个主题,总结一些方法,以呈现一些干货。然而,我终究做不到。说到底,所有心得都并非什么高深博大的情怀,不过是我个人的风花雪月罢了。
06
所以,回到开头。
当我哑然失笑的同时,一道光亮也照进了心门。我解开了心中的那个结:原来是心中那个小我又跳出来指手画脚,告诉我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了。但是应或不应谁来裁决?当我试图将这个责任推给别人,我自己也陷入了患得患失的困境里。但其实,我所要说的,无非是自己,不是别人。我所得到的,也就无需证明,无需认可。因为它是我自己的事,与任何人无关。
我想起了张爱玲写的那个故事: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青人。
万千景色皆自己,如此而已。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