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

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

作者: Ruth1124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9:30 被阅读126次
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

亨利.克劳德。《改变带带来医治》。顾美芬译。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p1~33)

主旨:

本书的主旨是认知、培养和发展“与人相连”、“与人分离”、“分别善恶”及“长大成人”这四种能力是基督徒生命经历全人更新臻至生命成熟的必经之路。本书是一本实践类的书。作者以圣经为本及执业心理医师的大量临床实证与个案解析所有情绪/灵性问题的症结是不能活出上帝的形象。作者也为那些活在挣扎情绪的读者及患者指出符合圣经的解决之道,那就是完成以上四方面发展的技巧,也就是作者所言“四维的改变、全人的更新”。

主旨:

本篇(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的主旨是恩典、真理与时间是基督徒情绪/灵性得医治的三个关键因素。本篇分为两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里定义了何为恩典与真理及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在第二部分里定义了何为“得赎的时间”及强调“时间”是一个人的情绪与灵性得医治的第三个因素。

作者定义恩典是上帝对无功之人的恩惠。作者指出恩典是“上帝”关系方面的性格。作者同时也指出恩典是基督徒长成有上帝形象的第一个因素。作者在文中也进一步解释恩典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且这样的爱是所有医治的基础,是人类心灵的安息,也是上帝的本质。(约壹4:8)并且恩典与爱都是由基督而来(罗5:8,加1:6),其共同点都是人不配得的。

作者定义真理是真实的即事物的本相。作者指出真理是上帝“框架”方面的性格。作者同时也指出真理是基督徒长成有上帝形象的第二个因素。作者描述真理是生命赖以维持的骨架,使宇宙中各种事物有自己的本体。正如DNA包含了人类人体将有的形象,上帝的真理也包含了人类心灵应有的形象。

作者在论证恩典与真理的关系时强调二者是同时存在且相辅相成,因为它们是上帝“关系”性格与“框架”性格的表达。作者指出“真理”缺了恩典被称为“论断”,“恩典”缺了“真理”被称为“放纵”。作者特别举例证之:第一例证,亚当和夏娃与上帝关系的转变。堕落前后,上帝给予他们恩典与真理的不同形式。第二例证,一宣教士父亲对女儿路得吸粉(毒)的严加管教的态度及父女之间关系的僵化解读了“律法缺了恩典被称为论断”的观点。第三例证,自幼丧父的山姆在疏于管教的母亲的陪伴与溺爱中长大成人,虽已成年,但其生命缺乏界限,缺乏真理与纪律的混乱生活解读了“恩典缺乏真理导致放纵”的观点。在这部分里,作者最后强调当恩典与真理同行时,可以逆转情势,使人进入新的关系的建立。作者又举耶稣对待被捉拿淫乱妇人的态度证恩典与真理并行的功效。(约8:3-11)“我不定你的罪”这是耶稣给予淫乱妇人的恩典,这恩典是用宽恕和接纳来表达(接纳她的真我,一个有罪行和罪欲的女人,并宽恕她的罪行与罪欲)。“去吧,从此不要再犯了”是耶稣给予淫乱妇人的真理方向。作者指出恩典和真理同时出现时是医治的开始,前提是人必须以“真我”(原本的样子)而非“假我”(掩盖真像,伪装自己)与上帝、与人、与自己建立关系。并且作者也解释了恩典与真理是使人得医治的因素的缘由是它们对付了成长中的罪恶感这一障碍。

作者定义“得赎的时间”之前先解读堕落后的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仍然是出于祂的恩典。因为上帝要保护他们免于吃了“生命树”的果子而带着罪恶永远活在与祂分开的孤立与痛苦中。其结果就是上帝将他们自终极永恒中驱走并安置在一个“得赎的时间”里。这个时间就是我们生活的线性时间与空间的组合。在这个时间里,祂解决人的问题,赎回堕落的人类,最后至基督再来时,重把洁净后的人类带回终极永恒中。因此作者定义“得赎的时间”是指“为了救赎的目的而存在的早产儿保育器”。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罪恶暂时存在而上帝仍然作工的地方。但作者提醒读者,得赎的时间不会永久存在,正如保罗对以弗所教会“要爱惜光阴”(原文:善用时间)的劝勉。(弗5:15)作者特别指出时间是促成一个人生命成长的第三个因素。

作者同时区分了什么是“好时间”与“坏时间”。“好时间”就是人类的经验可以被恩典和真理影响的时间。“坏时间”就是人们把自己的一部分从经验中移开的那段时间。例如耶稣所讲的“按才干托付”的比喻中两个得称赞的仆人将才干带入他们的经验及时间,他们使用了才干(持银五千和二千两者)。第三个仆人(持银一千两者)把才干从经验中移开,也使时间对他不能有所影响(太25:26-27)。作者在文中解读了凯瑟琳的个案,她是一个很优秀的31岁律师,但突然不知如何与异性及权威者接触,被诊断为“惊慌和失调”问题,其因是她12岁经历了父母离婚、母亲离家的家庭分崩离析的巨变。她因此要扮演母亲的角色,承担母亲的责任照顾全家。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阶段该有的快乐及各种与人相处该有的教导、经验及时间被移开。因此作者的观点是当一个人的某一部分不再属于时间里时,此人的情绪成熟度会停滞在这个阶段。但作者也指出了上帝替人们赎回时间的解决之道,一是经由教会供应生命成长发展的需要;二是经由恩典的人际关系,真我可以再次被带到光中,到经验中,个性与生命可以成长、成熟。最后作者的结论是:当恩典、真理和时间都存在时,人们就会以被爱被接纳的真我,经由操练、经验而成长有上帝的形象。

摘录:

1,“因为无论我们曾经如何,那个受伤的孩子,孤单的孩子,没有训练的孩子,仍是活着的;这个“他”或“她”,仍然活在我们里面,而且是永恒的。”(p31)

2,“如果有人错过了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不会因为时间已过去而不能成长,不能改变。我们仍然可以再次成长,无论是婴儿期的信任问题,学步期的界限问题,孩童期的宽恕,大孩子期的角色,青少年期的分离,我们都可以在成人时再成长。”(p32)

3,“向爱我们、关心我们成长的人敞开是永不嫌晚的。因为我们离开时间的一部分仍然保持原状,当它回来时,还是同样年龄。上帝可以用我们现有的人际关系滋润我们以前未获得的关系。不论是我们童年、学龄或青少年时所失去的,上帝应许我们也顾念我们:‘上帝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申冤者。上帝叫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干燥之地’ ”。(诗篇68:5-6)(p31)

启发:

作者在本书第一篇信息中关于恩典、真理与时间的定义及关联的论证帮我梳理了一些重要的概念,特别是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堕落前后与上帝关系变化的解读有助我了解自己情绪/灵性问题的症结。也有助我在辅导别人时对对方的情绪做出合宜的分析与正确的判断及跟进。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堕落之前的伊甸园,活在与上帝连结的恩典与真理中:可以任意享受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恩典);但园当中那棵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不可吃(真理)。堕落后,亚当、夏娃与上帝切断了这种关系,但上帝并没有让他们一直活在孤立中,祂的恩典与真理再次显明:用皮子给他们作衣遮羞(恩典);以律法的形式给他们真理(当时律法的形式是口头的,直至摩西后来在西奈山颁布律法,后来成文,计有613条);被逐出伊甸园,将他们从终极的永恒中移出,安置在“得赎的时间里”(即人类现在活着的线性时间与空间),上帝这样的决定一是可以在他们肉身活着的年日里继续在他们生命中工作,直至“得赎的时间”结束,基督再来,他们可以再被带进终极的永恒里。二是保护他们免于吃生命树的果子带着罪永远与上帝分开而孤立的活着。

我是一个在童年时期就活在被拒绝被抛弃的受伤情绪者,这种感觉一直如影随形至我皈依基督。我和弟弟是异卵双生,在那个吃糠咽菜的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我和弟弟能活下来就是上帝的恩典与祂创造的奇迹。家族中受“男尊女卑”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弟弟的关注过于我实在是不足为奇。各种物质的需要与需求优先于弟弟选择的做法我也能接受,但最让我忍无可忍的就是我童年时期耳边频繁出现的一句话:“你是从马路边上捡来的”。邻居不经意间的笑谈我也能一笑置之,但偏偏出自母亲之口,那时的我听到这话就泪如泉涌。大千世界,到哪里去寻找我的生身父母?我曾一度萌发离家出走去寻我生身父母的念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我父亲读书时代关系很好的同学。那天他慷慨给了我20元零用钱,说是给我买零食吃(那时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即或成人一个月能有20元的收入也已经是高收入了)。母亲笑着说:“拿着吧,这是你亲爸爸”。事后我才知道父亲在读书年代虽贫困交加但仍在物质上接济他,他那时毕业工作了,就用给我零用钱的方式回馈父亲当年对他的帮助。我那时整个人都懵了,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生父,但真正见面了却又难以置信。我当时就把钱甩在地上,飞也似的跑出家门。我一个人在外面孤独的游走,对面的街道和门店是那么熟悉但仿佛又那么陌生;父亲单位门口摆摊卖香烟、瓜子的那个笑容可掬的老人,突然觉得是如此丑陋。我不知走了多久,也不记得走了多远,直到日落天黑,马路两旁昏暗的街灯亮起,我才意识到我该回家了。我孤独的身影在昏暗的街灯下拉得很长,在婆娑的树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孤独。后来,只要那人来家做客,我从外面回来,在屋外听到他讲话的声音,就会拔脚跑远。我宁可和玩伴玩到昏天黑地也不愿和他见面;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愿与他共进晚餐。后来母亲意识到这个玩笑有些过了,不再提及我是抱养之事。但这种被拒绝被遗弃的感觉已深植我心。自此以后,我性格变得极其内向拘谨,怕见陌生人,听到陌生人讲话的声音仿佛就是父亲那位同学的声音,常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紧裹我心、挥之不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小学毕业。后来父亲的那位同学因工作调离,离开了我生活的小县城,不再与之见面,我的恐惧感才渐好转。

事实上,那个受伤的小孩,那个孤独的小孩,那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小孩,那个被拒绝被遗弃的小孩,那个内向的小孩,那个见到陌生人就不知所措的小孩一直和我同呼吸共命运。92年遇见主,93年受洗皈依祂名,我彻底从这种受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基督的救赎深入我体我魂我灵,甚至我的骨节与骨髓都被刺入剖开。祂以真理解剖了我的过去,又以接纳与宽恕的恩典缝合这伤口,我在祂“我以永远的爱爱你”的承诺中重获安息和安全感,我因信与基督联合成为天父的尊贵的儿女,“谁也不能把我从祂手里夺去”。

真理、恩典和时间是我受伤的情绪得医治的三种关键因素。耶稣向每一个仍活在受伤情绪里的你发出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太11:28-30 )来吧,朋友,只要转向祂,转向祂的真理和恩典,并给祂时间处理你的伤口,你定会得医治,并在祂真理与恩典的滋养下,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皈依基督后,我的人际关系开始逆转。我与父母和好,从内心深处宽恕他们当年对我造成情绪伤害的言行。我与弟弟和好,从内心深处放弃在父母面前与他争宠的行为模式。我与自己和好,接受我是一个按照上帝形象和样式被造的独一的女性角色。这一切都是基于我在基督里与上帝和好了。后来蒙召在教会服侍,期间生命也经历了各种的起起伏伏,居无定所、挣扎苦痛、疾患负债、误解排斥、处心积虑的诽谤、甚至被律例主义的婉拒,但我已经能泰然自若去面对困扰我的各种负面情绪。因为我是上帝手中的工作,祂是我的牧者,我灵魂的大牧,也是我情绪/灵性的治疗师。

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 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改变带来医治》之第一篇「成长的三个因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g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