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安娜老师在执教期间发现,社会需要一个系统来筛选出谁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于是学校便成为这样的平台。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高中毕业意味着什么,除了拼学业成绩之外,没有人真正为不如成人世界做好准备。
正当她感慨无力改变军备竞赛式的教育体制时,她发现自己做妈妈了,而“9.11”事件的爆发,让她开始思考,等待着她的孩子的会是一个怎样不确定的世界。
她决定做一些对孩子的人生真正有价值得事情,她选择了教育。随后创办了萨米特中学,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梦想,知道未来的目标,以及如何为过上有经济保障的充实而又意义的生活做准备。
作者戴安娜在书中介绍了萨米特中学课程框架背后的16个学习模块,非常值得老师和家长思考,也非常建议老师和家长们能把这16个学习模块引入到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当中来,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本质问题,从而真正引导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
这16个学习模块的设想来自于布鲁克·斯坦福-布里扎德博士(Brooke Stafford Brizard)为儿童的转折点项目(Turnaround for Children)开发的“学习模块”的概念框架。其中每一个技能都能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而且这些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不断提高。这16个技能从下到上呈逐层递进状态,孩子需要先习得底层的基础技能,然后再逐步去掌握复杂技能。
简单说,一个孩子先要拥有对他人信赖、对压力管理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些主要在幼年时期养成,当有了这些为基础,孩子们有了入学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然后他们在学校中完成自我认知、与他人交往、认知并熟练使用共情、在规则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执行能力,做到作息规律、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之后,孩子开始进一步探索自我,并且对学校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在学校的强力带动下形成成长型思维并获得自我效能感,找到归属感。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们逐步认知刻意练习带来的成果,理解成功都来自于长期坚持。在此基础上,孩子完成新一轮的认知探索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将去向何方,随之产生由自主性、好奇心和目标感组成的内驱力。当孩子展现出这样的内驱力,就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步入成年人社会的准备,他们可以自由飞翔了。
在对自我和学校的看法这一阶段,我认为一方面靠学校和老师的强力带动,一方面也离不开家长的有力助推。如果是在有着完善教练体系的国际校或民办校,校内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如今是比较成熟的状态。而在大多公立学校中,碍于多方原因,老师无法保证对每一个孩子投以平均的关注,作为家长不能把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也要主动创造一些环境和机会,用灵活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这部分技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62544/6d9ec47f8c1a79c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62544/aa43fbc25bd4dc1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