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柳词经典性-雅俗并存(下)

2.4柳词经典性-雅俗并存(下)

作者: 尊道贵德Layla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20:22 被阅读0次

另外一方面,柳永的这种俗也并不是一味的浅俗,他有很多名作,同样是雅俗共赏,甚至是雅俗兼备的。比如说下面这首词《八声甘州》,这首词之中既有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俗极之句。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里面讲这几句 俗极。

可是他也有着被苏轼赏识的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样的高雅之句。

所以当我们读到“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样的句子,我们脑海里面想起的是什么?很容易就唤醒了我们对于,唐代人的边塞诗歌那种苍茫雄浑的境界的想象。所以苏轼所谓不减唐人高处,其实指的就是这一点。所以在柳永的词里面,我们当然还只能说他能做到雅俗并存或者说雅俗兼备。

他的雅和俗还不能做到完美的和谐地融化在一块,不能说雅俗兼容。但是并陈这一点就证明了柳永的词面向的对象,或者他的词能够唤醒的对象,并不只是市井民众,同样有文人士大夫欣赏的一面。

从接受和传播的层面来看,柳永的许多名作也是雅俗共赏的,并非仅仅在市井民众之间传播。宋人笔记中有不少关于文人,偏好吟唱柳永词的记载,甚至和尚道士也都爱好柳词。像邢州开元寺僧法明,金代的全真教祖师王喆等,都几乎从柳词中参禅悟道。不仅如此,柳永词还远传至域外。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录西夏国“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高丽史》卷71乐志二中,收录了大量的柳词。说明柳永的词还东传到高丽国。

所以我们觉得在两宋甚至历代的词人之中,其作品能够流传的如此久而且远的,是不多见的。

相关文章

  • 第二周 柳词经典性一发展慢词

    柳永词的经典性,我们认为它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发展慢词,赋笔章法和雅俗并陈。我们首先来看关于发展慢词这个方面: ...

  • 2.3柳永经典性一赋笔章法

    赋笔章法是柳词的经典性的另外一个方面的体现。刚才我们讲到柳永发展了慢词,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慢词不仅仅是字数的增多和...

  • 雅俗并存的采茶歌

    作者:施福山 采茶歌始于唐盛于清,从文人雅士的诗词中脱胎而出,随着茶叶生产的专业化衍生发展,逐渐成为茶园采茶时茶农...

  • “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这些雅俗共赏的名人名言你知道吗?

    说到“雅俗共赏”这个词,真的是太多人对它存在误会了。特别是有一些人,还喜欢以“雅俗共赏”自称。真正的“雅俗共赏”是...

  • 雅俗共赏柳三变

    柳三变,柳永,家里排行老七,又称柳七。 柳永的事迹:科举之前,意气风发;连连失败,仕途无门;科举成功,升迁困难。 ...

  • 待柳词

    冬末有风 船撸声音 浅处藻绿 碧绿也是行舟痕 什么时候激起的波光挂在眼前 身影缓缓远去 早以不辨 柳丝留住了阳光 ...

  • 《赠柳词》

    翠屏雨,销得秋色去。 曾话古今漫堤者,只余兰亭陈迹。 君还忆?望夫台上少年语。 君莫欺,唯我多情而已矣。 三月梨花...

  • 柳下

    莺啼岸边柳,蝉鸣槐上枝, 黄莺唤人醒,蝉却只知吃。 提虫喂柳下,长杆沾知知, 知了手中嘶,疯狂不晓时。

  • 柳下

    暮春迟来雨,日躲万里云。 水边柳绿岸,荫下花自悠。 和风弋青枝,叶鱼冒水头。 停车依栏观,鸟惊鱼隐深。

  • 柳下

    “爸,这些人又是来给咋们摘枸杞的吗?” 青海柴达木盆地,柳村,柳下,黄沙吹拂着父子头顶的柳枝,漫天黄色中一抹翠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柳词经典性-雅俗并存(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i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