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把幸福的来源分为三种,一是从外界获得的,二是从身体获得的,三是从灵魂获得的。与这三种来源相对应的幸福是外界获得的幸福、身体获得的幸福和灵魂获得的幸福。我以为这三种幸福并不存在哪一种高尚,哪一种卑微,而是因人而异。
当一个人无法从外界获得物质上所带来的的幸福,也无法从身体上获得健康所带来的幸福时,或许会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让自己的灵魂获得一种安慰的舒适。但也有人并不在乎外界和身体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而是注重自己内心和思想方面的修炼,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让自己——成为喧嚣世界里的一股清流,让自己的灵魂特立独行的高尚。后一种人,并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是更在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其实每一个人在别人的眼里都会有不同的评判。或好,或坏,或一般,或无足轻重,或根本就无须评判。总之,一个人无论多优秀,或多平庸,都会有人觉得他好,也都会有人觉得他不好。所以别人怎么看其实真的并不重要,也无需放在心上,重要的是自己要觉得自己好,自己要能客观、真实、理性地看待自己。
记得杨绛在百岁生日时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内心强大,思想成熟的人,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自己的世界里修行,风,永远吹不歪自己心中的帆是这种人的特质。
可是,现实中真正要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判却非常的困难,因为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是有社会属性的群居性动物,很少有人能够做到隐居荒野,独自修心。即使是在终南山上独自修行的道士,还是要下山买米、买盐,还是要接触到社会、接触到他人的。
所以,人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存在。既然这样,那就要锻炼自己在人群中独自修心的能力,表面上可以融入群体,但自己的内心需要建一座城池,安放自己的灵魂,拒绝他人的打扰,让自己的思想、精神如独行的猛兽,不与牛羊为伍;让自己的世界有着无需他人知道的繁花似锦,让自己的幸福来源高于物质层面,让自己——有着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仅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