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帮助老板如何识别员工的拖延现象的,里面细数了拖延现象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快速的甄别有拖延倾向的员工。的确,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作为老板对员工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企业对拖延现象的忍耐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低。拖延现象已经成为我们职业发展中的阻碍,同时我们因为拖延现象而付出的成本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因为拖延,我们在工作中都经历了什么?
(以下内容易引起对拖延的重视,希望保持鸵鸟状态的伙伴可以略过,同时声明这里的内容排除了办公室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领导的个人色彩,我们只讨论拖延对我们的影响。)
1.明明很努力,却不被信任
很多小伙伴和我们说,拖延现象让其最痛苦的就是明明大家都很努力,然而领导总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也许是因为有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也许是因为有些工作因为拖延而质量降低。无论是哪种,在领导眼中都变成了能力的欠缺。
很多老板都相信,有拖延现象的员工不但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更无法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不得不说,这种观点的确“扎心”。
因此由于拖延现象的存在,让很多伙伴原本优秀的能力没有办法被看到,因而在企业和团队中逐渐被边缘化。
2.机会就在面前,却总会错过
另一个因为拖延现象而让我们在工作中不得不经历的就是明明有很多的机会摆在面前,却总会擦肩而过。无论是升迁还是加薪,拖延现象都会让我们与其失之交臂,往往等过后才让我们痛惜和后悔。比如因为拖延没有准备好需要展示的幻灯片,或者错过了一个大的客户等等。再比如,现在很多的公司都在追热点,然而因为拖延现象,让很多伙伴努力追的热点都变成了“槽点”。很多明明可以写进履历的100000+文章因为拖延也都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因此拖延让我们错过了什么?也许就是那些可以让自己成为骄傲的机会。
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成别人眼中的“混吃等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现象和“懒”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似乎拖延现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不努力,不上进,似乎是我们主动选择了拖延的状态。也许很多人都并不了解,在拖延现象中挣扎的伙伴花了多少努力希望改变,也许他们更不了解“懒”是一种态度,而拖延则是一个我们希望摆脱的问题。因此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委屈,一方面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却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尤其在工作当中,拖延让很多小伙伴越来越担心自己会被“嫌弃”。
4.许下的承诺总变成“打脸”工具
“许下的承诺总是难以兑现”,也许是拖延让我们在工作中经历的另一个痛。因为拖延现象的存在,让“我可以”这句话变得越来越没有底气。似乎每次决定痛定地痛都会慢慢变成有始无终,每次希望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都变成灰溜溜的退场。拖延现象着实是一个“打脸”利器。它让我们在工作中越来越少的展现自己,反之却有越来越多的自责和羞愧。也许很多小伙伴也曾想过,究竟何时我们才可以不打脸地说“我可以”。也许就从真正改变拖延现象开始!
如果小伙伴能读到这里,说明您耐受了很多拖延带给我们的苦恼,如此直面拖延,也许大家都知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这并不能阻碍我们更好地改变自己。
那么如何真正改变拖延?
也许很多人都尝试过,也体验过,改变拖延并非单靠意志力可以完成,拖延现象也绝非意志力差那么简单。改变拖延需要专业系统地进行。
1.量身定制:
每个人拖延现象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心理学研究大概有100多种心理学现象可以导致拖延,不同的原因也需要更针对性的办法,因此改变拖延需要量身定制的专属策略。那么什么样才算是量身定制呢?
不单要了解拖延,更要了解改变拖延的人,既能都能得到全面的了解又能随时得到对变化的关注才算是量身定制。
2.结伴而行:
很多人都体验过一个人努力改变拖延,然而往往却收效甚微,改变拖延并不是一场孤独的冒险,而更应该是一群愿意改变的伙伴结伴而行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成长都会得到见证,所有的改变也都会迎来欣赏。
3.科学专业:
如果说改变拖延值得被认真对待,那么这份认真就该体现在科学专业上,既要有理论的支持,又要有经验的积累。因为很多改变拖延失败的原因就是花了很多力气在“错误”的方向上。尤其是当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拖延的知识以后 ,却不知道该如何通过这些知识改变我们自己,因此我们不单需要了解拖延相关的内容,更要有科学专业的改变策略。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拖延的一些内容,那么未来我们还将和大家分享更多关于如何真正改变拖延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