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王:离师无法,离法无成,人生要找“明师”,而非名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道也是儒家思想提倡奉行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道、医、儒、武,而儒家学说中包含了做人的基本标准, 但是,近百年来,中国在反对封建迷信的各种运动中,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迷信进行批判和打击。使儒家学说在中国已断档了近百年。
经调查结果发现,目前70岁以下的中国人,都没有学习过孔孟学说。因此,在我们这几代人身上都缺乏做人的基本标准,缺乏做人的根基。
佛家修行有出离六道一说,而六道中人道是根基,现代人连人道的标准尚未做到,甚至可怜到尚未知道的程度,又怎能谈得上出离六道?
人道标准中要孝敬父母,要尊敬师长,如果连尊敬师长还做不到,又怎能得遇明师指点呢?
离师无法,没有明师点化,又怎能修成正果呢?
人道的标准是利己利他,而现代人大多是以自己的现实利益来判断是非,今天对我有利就说你好,明天对我不利就说你坏,这样的道德水平离人道大相径庭,怎能成事?现代人中,尤其是年青人,都应该懂得起码的礼貌知识、谦恭卑下、虚心求教、知恩图报、吃苦耐劳、不贪不求、布施精进、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基本的,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三期龙华”,第一期龙华会是太上老君以道家的面目出现度众生;第二期龙华是释迦佛以佛家的面目出现度众生;这次是以儒家的面目出现度众生。为什么这次要选儒家出头呢?正是因为现代人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背道越来越远,要往上走已没有基础,等于是空中楼阁。只有儒家学说是一套完善的人道标准。
我们做事业的前提更是要先做人,人做好了,事也成了。因此,我们社群以儒家思想为根基,以做人为根本,学习儒家思想,传播儒家文化,做有道德的儒商。堂堂正正做人,正正经经经商。
师有两层涵义:
一是学习入门时,要寻找和选择自己的师父或指导老师。
俗话说:“离师无法,离法无成。”选择师父或导师的标准,并非看其有多大名气,多大年龄或多老的资格。主要应选择“明师”,所谓明师,就是明白大道之理及宇宙真相的师父。至于名气、年龄、资格等都无需计较,对于长相和身份更不可以貌取人。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一般人都认为世界冠军水平高,实际上是其教练的水平高。如果没有通达原理,指导得当的教练,就不可能培养出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固然水平高,但仍然是教练手下的产物。
因此,要选择参透原理,品德高尚并深明大道之理的明师,而非有名气的“名师”。
师的第二层涵义是:要想求道、学道必须恭敬师父。
古人最讲究“尊师重道”。老祖宗传下来的精髓都是经过千年的验证而流传下来的,如果抱着老古旧的思想,那不能证明你与时俱进,而是你无知。
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之师,终生不忘”,“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父母虽对自己恩重如山,但只给了你一生的生命,但师父给你的却是慧命,慧命却是多生多劫所难以得到的。
尊敬师父,还要降低心位,空掉自我的一切,才能很快接受师父传授的东西。通俗一点讲就是:你的脑袋几十年不赚钱了,你还用你的脑袋来赚钱,不觉得可笑吗?古时有一典故:一师收教三徒,三年内只让干杂活和练基本功。三徒性急难忍,认为跟这个师父已经没有什么可学了,想辞师而去。师父说:“你们想走可以,须先去办一件事,到河边取回沙、石子、水各一满盆”。取回后,师父将一盆沙倒入石子盆中,沙不见了,又将水倒入石子盆中,水也不见了。师父问三徒:“满了吗?”三徒恍然大悟,非自学功夫已满,实是自心太满。三徒跪地拜师,继续求学。
礼貌知识,谦卑恭下才能遇明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才能得明师指点;布施精进,与人为善才能得明师真传。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看人福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