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豆瓣9.3|孩子6岁之前,父母应该学习的优雅教养法

豆瓣9.3|孩子6岁之前,父母应该学习的优雅教养法

作者: 大白的小小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22:21 被阅读0次

看到过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孩子就像是农夫得到的这块玉,父母想要给他最好的生活,殊不知,如果选择的工具是锄头,那么无论如何它也不会变成一件精美的作品。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却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父母。面对手里的这块玉,我们怎么对待它,将决定着它们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孩子爱碰东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在餐厅乱叫、推人、不买玩具就哭闹、好言相劝被当作耳旁风,骂他又不听,打了又心疼……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

本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当中,拥有40多年幼教经验的实战派专家伊利莎白·克拉里融合行为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等多种心理学策略,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将帮助家长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实现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

伊丽莎白·克拉里(Elizabeth Crary),美国教育家,家庭教育演说家,畅销书作家,1979年出版《0~12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Without Spanking or Spoiling)一书,一炮而红,常年应邀在美国和日本各大教育论坛发表演讲,并应邀参加《奥普拉脱口秀》(Oprah)等全国性电视节目。先后累计出版超过三十种家庭教育畅销书,其所著《0~12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成为美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经典读物。

西方有句谚语: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美好愿望铺就的。可见错误的教育方式将阻碍孩子的成长,那么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使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呢?下面谈一下本书对我的一些启示。

一、父母需要了解的三脚凳原理

儿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角凳。凳子要稳,需要有三条腿支撑,儿童教育的”三条腿“包括: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若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条腿的支撑,三角凳都无法立稳。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个扎着两个丸子头,自带烟熏妆,双手习惯插入裤兜的小孩降生了。尽管哪吒出世因为体内的魔丸而受村民的排斥,甚至想要打死他,但母亲挡在所有人面前说:“不要伤害我的孩子,”父亲李靖也挺身而出在村民面前说一定会严加管教,力保儿子。

后来母亲撒谎告诉哪吒他是灵珠化身,哪吒也因此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时光,对于李靖夫妇而言,儿子是魔是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他是自己的儿子。他们只希望哪吒能够快乐成长,像普通小孩一样,也希望儿子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李靖夫妇因为害怕哪吒伤害村民,将他关在家中,而母亲因为肩负苍生,斩妖除魔为百姓,却总会抽出时间陪哪吒踢毽子,哪怕因此而身负重伤。

作为父母,他们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而对于哪吒,他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最后哪吒赴死之时,向父母表达真挚的感谢。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我爹教我的,激励着无数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正是父母正确的爱,最后才化解了他身上的“魔性”。

二、关注并强化良好行为

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就是从周围获得鼓励和认可,这种认可通常表现为关注。

有一次,贾静雯在给女儿咘咘和波妞唱儿歌,波妞一直在拉扯妈妈衣服上的挂饰,这时候姐姐咘咘一把将波妞推到,贾静雯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并平静的问咘咘你为什么要将妹妹推开?

当咘咘回答之所以会推开妹妹其实是想要抱妹妹时,贾静雯示范了正确的拥抱法,并要求咘咘演练一遍。换句话说,我们从周围的人或事物中学会做人做事,用新行为替代旧行为,本书有4个概念涉及纠正少儿的行为,即正强化、强化频率、忽视和负强化。

在后来的采访中她说,小孩子越闹,你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是不对的,你越大声对她说,她越会害怕,她一害怕,情绪就会失控,那妈妈就会崩溃。

对于小孩来讲,大人一定要沉住气,过掉她们的闹情绪,后来贾静雯发现原来她们两个都只是想要妈妈抱抱,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不管是波妞拉扯妈妈衣服上的挂饰,还是咘咘推倒妹妹的行为,无不是在想要取得妈妈的关注,最后妈妈贾静雯抱着两个女儿,她们两个都没有再哭闹。

关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得不到正面的关注,就会激发负面的关注。俗话说,缺爱的孩子爱捣蛋。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孩子不仅需要有条件的正面关注,也需要无条件的正面关注,无条件的正面关注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有条件的正面关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理行为。只获得无条件的正面关注的孩子会变得自私、我行为素;只听过有条件的正面关注的孩子行为举止规范,乐于合作,但缺乏自信和关爱。

三、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烦恼吧,孩子不按时吃饭,有时吃的多,有时又吃的很少,该吃晚饭了,没吃几分钟就想下去玩,但刚过一小时,他又饿了要吃。而作为父母,又担心孩子会营养不良,只好让他想吃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书中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确定这个年龄段不按点吃饭正常吗?

改变父母的态度,只要孩子几天内吃了有营养的食物,大多数儿童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与丈夫两人享受安静的时光不是很好吗?

改变对孩子的期望,有些孩子天生爱吃零食,安排他一天吃6顿饭,可能比传统的3顿饭更好。

鼓励期待行为,对他说:“要是你把这些都吃了,你就可以吃甜点了。”

认可感受,对他说:“你不饿的时候让你吃饭,一定很不开心吧。”

避免出现问题,可以选择改变日程,饭前带他出去散会步,增加他的食欲,或者等他饿了再开饭,推迟晚饭时间。

说明后果,对他说:“你不饿就不吃晚饭,那也不能吃甜品。”

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用5天的时间尝试这种方法,如果不起作用,就把晚餐的开饭时间提前一点儿。

对于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比如还有乱扔东西、爱咬人、早上拖拖拉拉、不愿意睡觉、坐不住,可以尝试作者说的8种方法:注意力转移法、辅助听从法、忽视法、调整环境法、后果法、隔离反省法以及负强化法。然而,没有一种方法会永久有效,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纪,父母需要不断修改和调整他们的技巧和方法。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作者提供了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而父母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脾气,也要顾及孩子的性情。

当自己无法找到适合孩子的策略,记得要寻求朋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其实,父母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富有爱心、不断成长、持之以恒的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9.3|孩子6岁之前,父母应该学习的优雅教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mf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