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作者: 小燕五 | 来源:发表于2021-08-16 01:05 被阅读0次

    早上很早,老公带着女儿回老家了。

    临走的时候,女儿问我,中午的时候能回来吧!

    我说,你们动作麻利点,干活快一点的话,应该没问题。

    女儿告诉我,她要理发,怕耽误时间,理不完的话,耽误瑜伽课。

    我告诉她,时间在你们手上,尽快吧,主要还是看你们。

    爷俩开着车走了。

    看着离去的车,我想起端午节的时候,老公回家送粽子,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自那天到现在,老公没有回去过,或许有了心理阴影,要不是婆婆催着回家有事,也许现在他都不敢回去。

    眨眼到了中午,我困得睁不开眼,突然来了电话,我一下子清醒了,看清楚是女儿的电话。

    她说,她爸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事都办完了,奶奶做的午饭也吃完了。

    我说,你催一下爸爸不就行了,还有什么麻烦的。

    过了一小会儿,女儿说,问了爸爸了,他居然要等爷爷回家后再走。

    我突然理解了老公,理解他经常想回家这件事,只有回家,他才是孩子,回家后,面对的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可以随心所欲,他可以饭来张口,因为他是孩子……

    在城里,在我们面前,他是丈夫,是父亲,他肩上担着责任,做不好,还会挨埋怨,因为我们是平级干部,合作单位,我不惯着他。

    我告诉女儿,随你爸吧,他偶尔回家一次,也想他爸爸了,让他再享受一下母爱父爱,在房前屋后多转几圈,回来后他就舒服好长时间。

    我为什么这么理解老公了?

    几天前,读过一首诗,读到里面几句眼泪就流了下来:

    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覆干苔。

    无名枯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

    忽忆当年高堂在,也曾灶头烧锅台。

    恍觉如今形影只,家中无人诉情怀。

    异乡漂泊几十载,再回故乡成外人。

    门后空留教子棍,已无叮嘱寒添衣。

    门是残的,锁是锈的,砖是灰色的,苔藓也是干的,院落已被枯草所覆盖,满眼的荒芜与黯淡。

    诗人是何感受呢?“一股辛酸入喉来”。

    为何如此呢?追忆往昔家中父母健在时的种种温馨与美好,回忆半生出走他乡的无奈与艰辛,对比当下“形单影只”,更强化了孤苦伶仃“无人倾诉”的愁苦,最后睹物思人“已无叮嘱寒添衣”,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伤感。

    读完这首诗时,我很庆幸,虽然我爹没权没势,也没钱,但有爹就已经是幸福的事情了,回到家的时候,不至于“无人诉情怀”。

    所以老公每次回家,我不再紧紧的催他速归,而是趁着婆婆公公还在,多看看婆婆“灶头烧锅台”的景象,在家跟公公婆婆“诉情怀”。

    不敢想象,多少年后,再次回老家,如果出现诗里的情景,该怎样适应,与其那时的睹物思情,不如现在有时间就尽量陪伴,充分享受天伦之乐。

    父母在的时候,我们回老家就有归宿,每年春节,回家那种迫切的心情,终于明白,因为有爹妈,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迎接我们。

    每个年末,总有好多顾客相互打听去哪里过年,最喜悦的方式无非两种,去爹娘那边,或者把爹娘接来。

    好多人无奈的说,在家里吧,爹娘没了,家乡成了故乡,没有了迫切回家的欲望,即便回去了,也很茫然与悲凉,不知道何去何从……

    趁高堂还在,多看看灶头烧锅台的景象,多听听他们的唠叨,天冷,多穿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op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