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规矩是礼

规矩是礼

作者: 二郎神殿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16:37 被阅读0次

北京过去有许多从小就要求遵守的“老规矩”,这些规矩从站姿坐姿、行为习惯到道德品行、人生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这些在现在被淡忘的“老规矩”,却又被重新提起,引发了一片热议。我认为,“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实际上说明了中国社会曾经是一个礼治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型的现代国家。

这些“老规矩”被当时社会所认同并将其作为人的行为规范,由先人们通过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只靠上一代对下一代耳提面命的教育来口耳相传。这看起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代更迭的速度之快,说是日新月异也不为过,有什么东西能在甚至没有一个确切形式将其记录下来的情况下流传至今?这就要回归到中国的历史了。中国在西周就已经有了礼乐制,到后来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文明不曾中断,礼制不断发展。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人们举办各种活动,表现出心中都有着对礼的敬畏,这种敬畏促使了诸如这类“老规矩”的礼的形成和积淀。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些“老规矩”虽然不是成文的规定,没有人用纸笔将它们记录下来,也无需来自国家或政府的红头文件来公诸于众,却是大家彼此约定俗成要遵守的准则,这就是礼治社会的表现。

但无可否认的是,北京的“老规矩”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从前以礼来维持秩序的社会也并没有一直走到今日。“老规矩”被淡忘的原因,难道是这些规矩不符合当今的社会要求吗?显而易见的是,“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些仍旧被认为是一些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但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有了更多元的价值观,要规范人的行为就不可能只靠礼制,所以我们有了法制。法制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礼制的完全消失,在硬性规定人们守法的同时,我们也提倡人们弘扬社会道德。“老规矩”的再次被提起也说明人们仍然尊敬传统礼制,我们可以将其归之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老规矩”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在现代被发扬光大,这正是因为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文明,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从百姓的生活到国家的政治决策,细细密密地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中国塑造成为一个文明型的现代国家。

“老规矩”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准则,礼制也曾经是社会的规范,尽管文明型的现代国家已经取代了过去的礼治社会,但礼治社会是促成文明型国家形成的重要力量,文明型国家的包容性也使得“老规矩”仍然存在部分人的记忆中,礼制仍然能发挥其作用,都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高二二班 陈慧

相关文章

  • 规矩是礼

    北京过去有许多从小就要求遵守的“老规矩”,这些规矩从站姿坐姿、行为习惯到道德品行、人生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辈辈...

  • 是礼亦是规矩

    远远的看见公交车停在站台上,赶紧跑步向前冲。上车,刷卡,找座位。在座位前转身的一瞬间,发现后面的一位姑娘竟然目光凶...

  • 到底什么叫礼崩乐坏

    礼是制定的规矩,规矩是要执行的,而制定者要带领并且追查规矩的执行度。这样才能大家一心。 礼还有一部分就是礼仪,言行...

  • 人若负我,我亦有錯|論“出圈儿”带来的問題,及理性的邊界。

    理性的邊界,叫做:规矩。既:礼。----李宗奇 规矩以内,都叫:是理性的。规矩以外,那就是:阴。 所以,在规矩以内...

  • 礼仪

    礼:做人的规矩,仪:规矩外化出的某种仪式。“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 史记中《礼书》说明人所具有的现实特性和欲...

  • 礼之用,和为贵。春风社《论语》第38集笔记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①“礼”所体现出的是节,是差别,是规矩,是原则,远近...

  • 2022-08-21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习近平总书记说:“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可见...

  • 提升文明素养 彰显大国风范

    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礼是礼仪、礼貌、规矩。礼既彰显了文明礼仪又突显了道德涵养。如果没有文明素养,职业底线...

  • 何为礼?

    何为礼【毕愉斌】 礼既是礼仪,礼节。礼也是规矩、规则、规范。 东方有东方的礼,西方有西方的礼。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

  • 克己复礼,势在必行

    中国是礼仪之邦,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矩就是一种礼;尊师重道教育花开,尊师是一种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规矩是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oz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