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哪国人,儿时的书包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见证着我们成长中的欢乐与忧愁。
记得我们小时候,我们背着一个军绿色的书包,上面印着北京天安门。有这样一个书包,已经感觉很自豪了,虽然只有一个口袋放书本。因为很多孩子的书包都是自制的——妈妈用碎布料缝制的。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开始用上了高档的书包,有书本区、文具区、放水杯和雨伞的单独地方,规划非常方便。
现在孩子的书包更是人性化,像旅行箱一样可以推拉着前进。可谓是高级许多,也可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毕竟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辅导也比较重。
今天也是无意间看到一篇关于一些国家书包的文章,想到我们的书包史,也想分享一下我今天了解的东西。
在中国,人们常接受这样的信息:美国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轻,他们的书包一定是全世界最小、最轻的。然而,这样的信息只适用于美国低年级小学生。
据说,美国的小学里,低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课本。到了三年级,他们才开始使用课本,他们的课本,大都是16开铜版彩印大开本,硬皮精装,一本书就有两斤重,可以循环使用。他们书包里几乎没有电子产品和零食。
日本,小学生的书包具有超强的标志功能,都是五颜六色且形状方正的小背包。而且是真皮的,这种书包可以使用6年。
这种统一制式的书包被认为是日本教育理念的象征,自诞生之日起就带上了遵守纪律,讲究团结的烙印,而书包的耐磨性则代表了勤劳与刻苦,以及敬业精神。
挪威小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个饭盒。因为倡导环保观念,鼓励学生每天带饭盒食用。
挪威小学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重培养、轻成绩”,很多学校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于隐私的保护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任课老师和学生本人知道。家长想了解,必须学生本人签字同意,老师才会告诉家长。
书包,每个国家的孩子的必需品。而这个小小的物品,折射出不同国家孩子的童年生活,也让我们了解国家不同的教育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