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段独行的时光,或短或长。他们问我//在路上独自徘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与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你好,这里是不二电台,我是巍子,我在这里,欢迎你的到来。
#2019.6.25
前一阵有个朋友房子租期快到了,想换一个地方,让我帮忙也物色物色,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其他没什么,但必须有个厨房。我稍稍有点诧异,说你不是一个人住吗,为什么其他没要求,唯独要求有个厨房?
朋友想了很久,说,我也不太回答得上这个问题,只是觉得能够拥有一个厨房,是对生活基本的尊重。
现在许多独居的人都过着一个人吃饭的生活,而且,没有什么饮食难题,是一顿外卖解决不了的。普通青年叫外卖,文艺青年就叫长得比较好看的外卖,佛系青年大概就随缘点个外卖,看到什么符合眼缘,就点什么。
仔细想想,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为了自己吃饭的需求而做饭,柴米油盐忙碌一通,还真是一件略显奢侈的事情啊。
可是人生漫长,为什么不能只为了取悦自己而活过一次呢?
宋朝苏轼被贬惠州,姬妾们纷纷离他而去,知己王朝(zhao)云也病逝,他却依然倔强的生活着,并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凭借自己多年对美食的造诣,不断发明改进羊肉的新吃法。弄点羊脊骨,加点酒,烤一烤,旁边的狗闻着都乐开了花,这大概是最早的羊蝎子料理。
“若生在明清,只嫁张岱”,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末世公子张岱在独居的时候,嫌弃外面的乳酪“气味已失”,于是特地养了一头牛挤奶,把新鲜的牛奶静置,直到第二天清晨凝结出奶皮,挑出奶皮,加泡自己做的兰雪茶,再用铜锅煮,煮好的奶油茶“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古人在饮食上亦有哪怕独身也不将就的心态,而现在的我们却总是在为【一个人】找借口: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等车,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一个人下班回到没有人对你说“你回来了”的房间里,看到电视空调冰箱都是和你一样孤零零......许多生活在这个繁忙城市的现代年轻人,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空巢老人的姿态。
我们忽略了吃饭这个小而重要的事情,忘记了生活其实也需要仪式感,忘了即便一个人生活也不能随意潦草,而应该要有一种能够对抗孤单的英雄主义。
“一个人做饭很麻烦啊,分量也很难控制。”
“明明叫个外卖就能解决啊,连碗筷都不用洗。”
就连你到菜市场买一根排骨都要和大叔说“不用那么多,只要一小根,就我一个人吃的。”
即便麻烦种种,我还是认为人和生活最基础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吃饭这个问题上,酸甜苦辣原本才是人间烟火的滋味。
说实话,我很喜欢清晨的菜市场喧闹的画面,晶莹的水珠挂在翠绿的菜叶之上,番茄和玉米的颜色都鲜艳地刚刚好,土豆山药也带着泥土的芬芳,雨后冒出的菌菇正是新鲜可口的时候......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无论你在哪个城市里生活,都应该去拜访当地的菜市场,那里有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味道。
而在这些独自生活的时光里,恰恰也是最为自由的时候,你不用去顾忌另一个人的口味偏好,偏咸偏辣全凭个人喜欢,不用害怕自己做的不够美味,也可以尽情尝试新学会的烹饪方法,光光是厨房里弥漫的蒸槟榔芋的味道就让我感到幸福,更何况还能做出比甜品店更美味的芋圆。
人与人的关系很多时候也是建立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就像有的人想要追求的最长情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屋两人三餐,吃饭聊天看电视,好天气就一起出去走走。如果有人陪伴固然是好的,而在那个人还没有来到你的生活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生活本应该美好,不要忘了好好照顾你的胃和胃口。
做饭是一个生活必备的求生技能,而一个人也做饭,却是一种对抗生活孤单的英雄主义,它让你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用一顿美好的事物温暖自己的胃,重拾对生活的仪式感。
愿你也能暂时丢弃那些点餐软件,走入厨房洗手作羹汤,为了自己,只是为了自己。
#配乐 《人生无谓》 聂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