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李绅到蒙曼

从李绅到蒙曼

作者: 凡尘_4813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21:35 被阅读0次

    ----也谈《悯农》

      蒙曼在国学讲座中栽了!

      庚子八月中央出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两条没有太多关联的消息让我想起了家喻户晓的古诗《悯农》,于是又一字一句地细细地品味,蓦然间,发现没有生活常识是多么的可怕,蒙曼就是属于此列。

      禾,即稻。分为水稻与旱稻,古无旱稻,直到现在因科技才有了旱稻,亩产仅两百公斤左右。 

      水稻种植一般垄与垄的间距大约二十多厘米,颗与颗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就此,李绅《悯农》的问题就来了,那就是开篇的“锄禾”,怎么锄?二十厘米宽的锄头?底边二十多厘米的尖角锄?现代用于锄花的不足五厘米宽的小锄?都不可能,所以绝不可能是锄禾。按农作习俗,我们老家将稻田里的杂草除掉、松泥称作为“筙lái禾”,有的地方称为“踩草”,只有这种作法才有现实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筙禾,耕夫一手持起支撑作用筙禾棍,一脚立于田里,另一只脚围着禾蔸将小的杂草踩入泥底,并将周围的泥土挑松,大的杂草必须用手拔掉。高个子一般能左右开弓筙八蔸禾,一般人只能筙六蔸,之后移脚向前。身体强壮且农耕工夫好的人一天下来最多筙上一亩二分田,一般人只能筙一亩田。

      如果栽种的是专门用作种子的稻田,筙禾就更辛苦了。那已不叫筙禾,而是扒禾,这是不需要筙禾棍的。因为禾间距非常窄,仅一手掌宽,于是只能弯腰用手去除草、松泥,半天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那时的我,每每忙完一次扒禾,总会病到打针吃药。

      筙禾棍是个什么东西?最简约的就是一根高矮不一的竹棍,有心一点的人将竹篼打磨,便于握手,还有的人在竹棍一头做一个如羊角样的手把,后面这两种大概就是东坡先生说的“竹杖芒鞋”中的竹杖吧。做筙禾棍的竹子最好是紫竹,节密,有硬度,不易断,更不易腐烂。你再细看,有没有觉得筙字是个象形字?

      我不知道古代是否也有早稻与晚稻之分,如果有,早稻筙禾的时候还比较冷,并且正好是雨水比较多的时候,一天工夫下来几本不会出汗。晚稻筙禾的时候正是七月流火,尽管入秋,但秋老虎还是蛮狠的,筙禾的人会衣衫全湿。

      由此可见李绅与蒙曼都没有种过田,这也符合他们的出身。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生于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担任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祖父和父亲都是唐朝的地方官,估计他本从是个只读书的官二代。蒙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父亲蒙建文与母亲都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后进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一中任教。父亲教语文,母亲教英语。她一定也是位没下过地的别人家的孩子。

      诗人李绅用锄禾误导了许多人,蒙曼跟着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与学识无关,蒙曼栽与不载,大师级的学识摆在那里,仅仅说明没有实践缺乏生活经历装逼是多么难堪!

      当然这首的意境与意义是十分不错的,甚至可以用伟大二字来形容。对几千年农人辛勤劳作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褒扬。从而又告诫人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人用汗水换来的,要注意节约、珍惜,不要浪费。时过境迁,历史沿革,它仍为当今世人遵循的遗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李绅到蒙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rb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