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500天】
一天也是一生
一瞬也是一生
读《女朋友们》,随手翻开,就看到她们三个人在讨论“生与死”的话题,话题是从“一起把脚伸进热水里”这个小小的仪式开始打开的,我想,这样正儿八经地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如果我也参与了,可能会哭。
然而,幸好。
“对破碎,失控,死亡的恐惧,使得我们生存的每一天也失去了生命力和光亮。”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忍不住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特别虚无的时光,特别找不到意义的时光?就像看着光阴从指缝间溜走的那种毫无意义的驻足。回想自己的年少时期,有一个阶段,特别特别害怕“死亡”,觉得它无处不在,睡觉前想到亲人会离去,就哭的不能自已,这样的阶段持续了好几年。
后来回想这个阶段,我觉得这种惶恐,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无力”的恐惧感,那时候还在读书,未来是茫然的未知,很难想象,就这样阴郁的我,那时候最喜欢就是写信鼓励身边的人,一定要努力,要向上,似乎对于生命和未来,总有满满的冲劲。
人从脆弱慢慢变得强大,和自己能力的成长,以及感觉自己对生活的把握,掌控力是分不开的。
讨论生与死的话题,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沉重,前两天大姑娘半夜发泄自己的情绪,说自己“想死又怕疼”,过两天她偶尔提起只是说自己半夜在发疯,我们没有把这个事情说出来,只是装作不知道,更没有深入探讨,因为有些情绪既不能不关注,也不能太过关注,所能做的,也不过举重若轻的轻描淡写。
青春期对于死亡带着懵懂无知的沉重和好奇——生活中,有时候会觉得很痛苦,当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时,似乎寻求死亡的解脱是一种途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对生命非常留恋,因为生命中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人,以及很多美好的感受,如果没有这些,或许真的舍弃也不一定——所以在孩子的生命中,给她们很多很多的爱很重要,她们就会拥有厚重的生命力。
所以这件事情,或许会成为我们家一段不会提起的记忆——换而言之,或许在她的心中,也在经历她生命中关于“生死”的问题,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一种能量,滋养我们自己。
我读他人的“向死而生”,不能否认,确实会悟出不少道理,然而我始终没有那种穿越过生死线的豁达,对于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依然会纠结,对于“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我努力在做着文字的记录,但到底带着轻飘感。
“知道一切都很短暂,知道一切都很虚无,反而更要尽力而为。也许生命本来也是如此——知死而后生。”
现在还会害怕死亡吗?我对毛同学说:如果此时真的失去生命,好像我也没有什么放不下了。
是的,好像真没有什么放不下,对我而言,每一天都有用心去度过,似乎就足够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