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是我们经常听到和说出的一个词。但怎么测量它,有没有想过?
“让产品的用户体验更好”,无论是普通用户,产品经理还是公司CEO都对产品有这样的期望。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体验。
这时,问题来了,感觉是主观的。产品价值是基于用户的需要标准来衡量的。那么,如何量化用户体验,或者如何说明用户体验是什么样,体现在哪里?
使用产品时,好的感受是否多于不好的体验就是用户体验的基本衡量标准。差异越大,用户体验好坏越明显。
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思考用户体验。因为始终在尝试寻找一种标准,可以一句话定义用户体验并解释清楚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做?当大多数人看产品设计稿时都会这么问,同时会说一些主观的话:要简单、大气,就像苹果。
这时如果你问他,简单,大气要如何体现?他往往说不出来,也说不出为什么。而专业人士通常会从元素,布局和颜色的各个方面告诉你用户体验应该这样做。
但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为产品经理。都应该能够解释用户体验和它的优劣。如果自己都说不清楚,也就无法解决相关用户体验的问题。
用户体验,最初由唐纳德.诺曼提出。后来,由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人机交互领域的用户体验。从产品角度来看,用户体验不仅仅是人机交互。
用尼尔森原则测量用户体验优劣时,要测量的是使用产品的整个过程的体验和感觉。是用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测量。
人机交互角度,用户体验内容并不多。但从产品角度考虑用户体验,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用户体验:
全面的用户体验感受
用户场景设计
1.全面的用户感受体验
尝试思考下面的问题
拼多多和小红书,哪个用户体验更好?
哪个对你有用?
好在哪里?
用户在电商平台购物,如果基本需求是购买高性价比的商品。也就是用最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你关心的是:
我要在网站上买什么东西?
价格合理吗?
能快速找到你想要的物品吗?
商品质量可靠吗?
支付方便吗?安全吗?
产品售后服务有保证吗?
产品出现问题,可以解决吗?
实际上,这些用户关心的内容处处都体现着用户体验。更具体的,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用户点击的产品链接都有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这些影响因素,有些涉及产品服务,有些与设计相关。但不论怎样,设计仅仅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并不能取代其他影响因素带给用户的体验。
同样的,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必须通过优化用户使用产品时,所有将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来全面提升产品体验。
2.用户场景
用户体验设计依赖于特定的用户场景。离开用户场景的设计没有生命,也无法进入用户的心中。
例如在Apple iOS 8的操作系统中,有一个新的快捷功能:双击主页按钮可以调用后台的应用程序,同时,常用的联系人显示在屏幕顶部。
对于这个功能,有的用户会感觉很好,因为可以方便、快速的给常用联系人拨打电话而不需要在通话记录中翻看查找。
然而,这个功能对于另外一部分用户并没有产生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没有习惯双击“主页”按钮查看后台程序的用户。
查看后台程序时,查看常用联系人,与用户的后台程序查看场景有密切关系。如果用户没有养成双击主页按钮以查看后台程序的习惯,或查更喜欢通过查看联系人目录来查看常用联系人,那么,这个功能对于用户并不存在体验的提升。
相反的,还有一部分更关注个人隐私的用户,可能还会对于在查看后台程序时,常用联系人被曝光而有所怨言。
他们会觉得查看后台程序是一种相对频繁的操作,用户在各种用户场景中使用此功能。在公共场所中,没有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基本设计,给他们增加了使用时的心理负担。
自助照片打印机。
这些年,市场上逐渐出现很多能够自助打印照片的机器。尤其在电影院附近十分多。
产品的操作过程通常是:
用户关注机器上的微信公众号-使用微信上传照片-付款-机器打印照片
这样的机器就像是网络打印机。
通常这种机器非常大,像银行营业大厅中的取号机一样。机器放在商场大厅内,全天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对于这个机器我一直不可理解的是,是什么吸引用户使用照片打印机?我们可以联网,使用电子照片打印,这样操作并不需要花钱?
多数时侯,打印照片的机器是没有人光临的,因为产品注定是一个无法范地的机器。没有用户使用场景的支撑。
可是当产品调转思路,把自助打印变成产品推广吸粉的工具,关注微信自助免费打印,就给了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需求,同时产品也能快速获得大量粉丝。
场景体验,与用户场景密切相关,产品要设计好的体验给用户,就要在用户场景中适当的放入产品,收获应有的用户赞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