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其实,不居其华。
这句话来自于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意思是要强调实际的根本,不要沉迷于繁华的表象,就像在路边看见了一颗月季花,红色的月季花是漂亮,人们不单喜欢这鲜艳的花朵,还希望摘下来自己带走拥有,殊不知离开树根的树叶和花,都会很快枯萎,如果你真想拥有,那么有两个办法,一是自己栽种一株,不过自己种要有月季不开花的心里准备,二是就让你看见的这些月季花继续生长在原地,让其他路过的人也可以欣赏这些漂亮的月季花,也许明年路过你还可以再次欣赏到这里的美景。
在中国的古书中,有很多圣人都强调“道”,并且把“道”放在了第一位的位置,十分重要。道、天、地、将、法出自于孙子的《孙子兵法》,这里的“道”是指天道和人道,要顺应自然规律,即要顺应人心,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去打仗。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强调的道,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之道,二是圣人之道。
“天之道”指自然之道,说的是这个世间的运行法则,从道的层面来说,至少具备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从本质来说,“道”是无私的,“无我利他”是精髓,谁看见“道”要求世间万物给予回报了?其次强调的是运行规则,也就是“道”为万千事物制定好了运行法则,不去干预,各行其道。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那些得道之人除了很低调谦虚以外,还特别讲究礼仪。比如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如国内顺丰创始人王卫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都很低调,也不爱慕虚荣,不追寻那些华而不实的事物,用心于自己的经营,以客户为中心,为员工谋福利,以艰苦奋斗者为本,他们都是得道之人。
“道、德、仁、义、礼”是自上而下的规则,这是有发展顺序的,而“道”是源头,离开道谈其他,都是无源之水。
以“德”和“礼”两个方面来说,到底是先有“德”还是先有“礼”呢?现实是很多人只强调外在的“礼”,而不重视内在的“德”。
举一个例子,前些年国内的部分老板,要求员工讲求礼仪,要学习弟子规,而老板经常都花天酒地,其出发点是让员工多贡献,自己多挣钱和享乐,最终造成员工内心的不平衡,也就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进步,最终公司业务不断下滑,很多都已破产或者正处于破产边缘。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如果老板自己不讲礼仪,而强制要求员工学习礼仪,这都是没有效果的,老板不讲礼仪,本质上还是没有悟道,没有敬天爱人,没有为了员工谋福利,同时私心太重,总想着自己捞取,最后得不偿失。
因此,不要只在乎外在的“礼”,而更应该强调内在的“德”,有了德,“礼”就会顺其自然的发生。
故,在人的一生中,应该做到居实不华,坚持先德后礼,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