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校外思维训练班虽然很多,但都很火爆。
其实,孩子的思考能力的提高及保持持续性鲜活,家长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和培养,效果会更加好;反之,如果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当,或者成长环境不利,青春期后 会出现“脑力不够”的现象。
一. 先了解一下思考的发展规律。 从婴幼儿到成年,思考的演变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2-9岁 感知的 图像思考
10岁萌芽 辩证的 批判的思考
14-21岁成熟 理想的独立的思考
二.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呢?
1. 两岁到乳牙脱落
思考的出现及发展,是伴随着语言的出现及发展。幼儿的第一种思考能力出现在2岁左右,也就是幼儿会说出句子时,思考就出现了。
此时的思考是初级的简单的图景式思考。它是幼儿的感官感知而产生的联想。如:通过视觉的看、触觉的碰 摸 抓、听觉的听、味觉的尝等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在大脑里产生的联想。
这些思考的过程有一个共性:都是通过真实的“实物、实际存在”作为媒介。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思考、记忆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有“实物实景”作为媒介。
由于脑力有限、经验有限,思考和记忆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就在青春期出现后劲不足。此时的思维不是用来过早记忆东西的,主要来促进想像力的,所以即使到了4-5岁,家长也不要企图加强孩子的记忆,督促孩子去背诵、去数数计算、去学习外语、去记忆复杂的舞蹈体操动作……都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正确地运用图景思维的方法是:
✔让孩子多运用感官去实际接触、感知更多的事物:
如,多接触大自然里的真实的东西(石头 土 沙 树叶树枝 松果 布料 水 美食 美景 );
多进行身体活动(走不同的路、跑跳、攀爬、远足、探险);
多听大自然的声音(风声、雨声、击打石块木棒、走在落叶上的沙沙声)……
这些真实的经历,不仅会刺激身体里的神经末梢,强化大脑,还会在大脑深处留下极其深刻的感知图景,成为今后抽象思维 辩证思维 综合思维的联想资源,带来思考能力的后劲。我们会发现许多小时候爱玩的孩子,青春期以后学习越来越好。就是这个道理。
✘ 对应地,小孩子尤其5岁前幼儿要尽量少的使用大脑,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后期支持!
因为小孩子 一是脑力不足;二是思维的方式太初级,和我们成年人使用的抽象思维不一样,我们熟悉的思考记忆方法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负担。
比如,尽量少的以记忆为目的地讲故事、读书、学习,包括所谓的艺 体类学习;
比如,大人要尽量少的和孩子对话,特别是 解释、科学式解答问题、讲道理。这些经历多了,会很大的伤害脑力和带来神经系统的压力。
✘ 最最主要的是,小孩子要远离电子屏幕!什么手机 电视 学习机 故事机 等等,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到。如果实在没办法,也要努力去 减少 接触的时间。
电子屏幕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注意力不能集中、 躁动不安、理解力下降、阅读力下降、思考能力全面萎缩……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情绪低落、交往兴趣低下……
对于当下特殊时期 中小学生的“线上上课”方式,我保留意见。其实有许多对孩子特别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加适合当前时期。线上学习??!持续的接触电子屏幕,对中小学生来说,无异于“引狼入室”,后面……
✔ 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就像工作一样认真去做。
家务不在大小、难易,每一项家务活动里都包含着逻辑思维,所以长期做家务,不但滋养图景思维,还能滋养逻辑思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家务活动的内容和难度也要同步增加,衣食住行 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让孩子接触,这方面来说,德国和日本的教育就很重视,他们的科技力量都很强大,是否和生活教育促进了思考能力有关?
✔ 还有一点能极大的促进思考能力的发展,就是: 多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忽然,我想到了动物里的两种极端动物,哈哈,就是森林里的猴子和家养的猪。
为什么多去大自然(看看花草树木 水山 跑跑跳跳 )就能聪明?就能比在室内进行的思维训练更有效呢?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姆霍林夫斯基 用了33年时间的实践,解开了这个秘密,他发现常去大自然能极大的丰富思维的鲜明性!他主张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为了孩子们的思考能力的提高,每周至少要去大自然远足一次(半日)。
✘ 相反,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大商场里的娱乐场所玩耍。不要!不要!不要!
我曾经去那些大商场的娱乐场所去体验过,每次都不会超过20分钟,就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躁杂的声音、刺眼的色彩、说不出的味道、下饺子似的人群带来的压迫感…… 这些带给孩子的心灵会是怎样的感受: 躁动 还是恬静?兴奋还是 放松? 无论是躁动还是兴奋,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都是致命的。
如何促进孩子在思考中的专注力呢? 很简单,家长的“无为”就是最好的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家长管的越少、干预的越少,孩子的专注力就越好。 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玩耍(工作) 时间和空间,让他自由去做,不轻易去打断去指导孩子。
这个时候,考验的往往是家长不是孩子!所以,如何做家长,首先要有敬畏之心,不能“随心所欲”,哪怕是对待自己的孩子。
2. 思考的第一次演变
大约发生在6-7岁,直到9-10岁,由于语言的快速发展和概念的出现,孩子的思考方式慢慢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 感知联想,上升到了概念。
仔细看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之前的孩子,出于对世界感知的需求,他们都是无比信任的充满率真的面对世界,通过所有的感官去接触外界。6、7岁的孩子表现不同了,他们的眼睛更加充满期待,因为语言的快速发展,他们对 语言表达 更加迷恋!
这时儿童意识里的想像力,开始转向想象力,不再那么依托真实的物品做媒介去思考,可以只通过语言来“凭空想象”,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时会呆呆傻傻的坐在那里 幻想,扑哧笑了,再想…… 请不要嘲笑他们,更不要打断他们的“白日梦”,这可是贵如黄金的思维发展过程!
家长如何帮到孩子呢?请记住下面的这段话:
从7岁开始,许多孩子都迫切盼望着大人能用语言重新叙述和描述之前经历过的东西 ;他们迷恋那些能够用文字描述意象的人、那些充满深情用语言表扬他的人、以及那些能够讲述真正好故事的人。
所以,之前孩子听过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他们又有了重新听的渴望,只是这次要给他讲的更全面、更复杂、更生动;含有图景意象的古诗词 他们也很喜欢,之后还会喜欢上神话故事、创世故事。
这里,根据我多年的儿童观察研究,有一点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对于6-9岁的孩子来说,童话故事依然具有重要性,而且孩子们应该是喜欢听或阅读的。 可是,有许多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不再喜欢童话故事了,有很大可能就是之前很少有人给他讲童话故事,反而接触了很多的其他书籍~那些更促使孩子早熟的书。从认知能力上看,或许是有益的,但要是从思维发展上看,意识早熟的危害性是特别深远的。 要及时滋养这样的孩子。
3. 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阶段
九、十岁左右出现的批判思考,更多的是指反思反省意识,此时出现是和儿童的意识发展有关,这时候孩子意识到了真实世界里的“二元对立”现象,这又是一段难熬的时期,好在是我们的古人智慧超群,使我们的民族思维里,善于用三分思维化解二元对立给孩子带来的苦恼和迷茫,家长朋友们要及时和孩子进行对话或交流,化解生活中的迷茫,破除孩子意识里的“非黑即白”、“非真即假”。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