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的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向学。三十岁时,能用学得的道理来立身行己。四十岁时,对自己所秉持的事理已不再疑惑。五十岁时,能知道天命的道理。六十岁时,听到别人的话可以分辨真假与是非。七十岁以后,就算随心所欲也不致逾越法度。”
当然,孔子是亲身示范,把自己的一生分为了6个不同的阶段,此处的年龄也不是确指,而是代指不同的阶段。
每个人所处的阶段的年龄段也并不尽相同,比如说孔子是在15岁就“志于学”,而我们呢,可能三十岁、四十岁、甚至可能一辈子都没能突破第一阶段,搞清楚自己的志向和努力的方向。
我们也常会拿“三十而立”来鞭策自己、要求别人,三十岁就要成家立业了,可其实呢?有些人可能少年得志,有些人可能大器晚成,并不能一概而论。
从30岁以后,似乎就没有了记年龄的习惯,别人问我多大了的时候,我都需要去算一算,这也说明,年龄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吧。走在奔四的路上,也常会想,有没有对自己所秉持的事理已不再疑惑?
比如说,选择事业的时候,是要考虑去做一件自己喜欢、擅长、又能有价值且能帮到别人的工作,报酬和收入也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但也要考虑到擅长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意味着是否擅长到了可以解决生计问题的程度,广度意味着这份工作有你喜欢的一面、必然也有不得不去承担的琐碎枯燥的另一面;擅长的不一定喜欢,喜欢的可能也未必擅长,还要看你愿意为这份喜欢承担多大的代价;即使已经找准了领域、明确了方向,也并不会有一个恰巧合适的岗位等着你,更现实的可能是需要你从一个边缘的工作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接近目标。
人生是阶段性的调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努力目标。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循序渐进,持续地进步,就是最为难得的成就了。人人应该自己反省,随时看看有什么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如果调整不过来,那就是过不了关卡,而难以突破。
今天是2020年5月18日,开启写作日更的第17天。学经典,长智慧,我是木言,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