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复 路 上 职 校 多
范守义
康复路,因道路两旁十数座知名工厂被老城人誉为芜湖第二条“工业干道”而熟知。但康复路是条有名的“学校路”却少有人知。马路因原第五康复医院(现名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而得名,但却因芜湖农业学校、芜湖商业学校、芜湖卫校而知名。其中尤以“芜湖农业学校”和“芜湖商业学校”不仅名誉芜湖,更是名震安徽。
(一)
安徽省芜湖农业学校(简称芜湖农校)最早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李光炯(名德膏)、卢仲农1903年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旅湘公学”。1904年秋冬之际,迁至芜湖,更名“安徽公学”,在二街柳春园米捐局租赁民房为校舍。1905年2月正式招生开学,首次招生52人。1908年,安徽公学募款在东门外校场街公地(即原康复路99号处)建设新校舍130余间。1910年,公学搬迁至傍山依水,环境幽静,校舍整齐的新校址。门口挂“安徽公学”蓝色校牌。
芜湖农校是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五四”运动前后,“二农”师生一直站在革命斗争前列,发动并参加了芜湖人力车夫大罢工。1922年学校建立了共青团,它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团组织之一。1925年校内出现了共产党人参与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黄埔军校1一4期,广州农讲所5一6期的学员中就有许多“二农”前去的学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二农”师生中的先进分子纷纷投笔从戎,参加武装起义,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20多人在红军中担任师、团级领导职务,许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闻名的共产党人如薛卓汉、陈原道、李慰农、汪传模、王培吾、王效亭、夏雨初、王金林、陶淮等烈士,他们不仅是芜湖农校的光荣,也是我们芜湖后人学习的榜样!
芜湖农校是座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校。经历过安徽公学、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二农”)、省立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省立芜湖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简称“高职”)、和安徽省芜湖农业学校共5个时段。
“二农”时期(l912-1926),民国八年版《芜湖县志》记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在县东门外校场街……民国元年七月就安徽公学改办……由李德膏等公议改为实业学堂,分设农、商二科。二年春季添设蚕科,并分商科为甲种商业学校,增置试验场、图书、仪器、标本、药品,并建西式蚕室”。
“中职”时期(1928一1934),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二农”)1928年与省立甲种商业学校(即芜湖商校前身,简称“甲商”)合并,改名省立第二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安徽通志.教育考》第五卷记载:“1926年冬,前‘甲商’及前‘二农’均因军事停办。1928年春依改造方案合并改组易名至今”。起初沿用四年制,因学制过短,学生所得职业知识有限。1930年8月,中等学校校长会议决定全省职业学校修业改为五年。前二年为预科,初中程度,后三年为本科,除授主科课程外,并注重实习。
学校分农商二部,农学部下设农蚕两科,仍在原“二农”旧址,商学部不分科,在原“甲商”旧址(东门外城墙根,即今环城东路79号)。
1934年8月,省厅为了如强农业教育,将“中职”更名为“省立芜湖高级农业职业学校”(“高职”)。
“高职”(1934一1937)时期,1934年,根据教育部指令:“省立职业学校应扩充实场所,充实内容以收实效,并应减少班级暂停一部或全部之招生,将其余款移充教学设备之用”。
1937年底,芜湖失陷,学校全部设备尽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之下,校舍成为一片瓦砾,1940年,校园及农场土地被日本兴亚洋行非法掠取。
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8月芜湖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旧工、商两校,并称皖南区芜湖市高级职业学校,设农、工、商三科,农科设农艺和园艺两个专业,校址在环城东路79号(即现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1950年春季农科迁往东门外校场街原高农(即二农) 康复路99号旧址。
1952年10月学校恢复原名“安徽省芜湖农业学校”,隶属省农林厅领导。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首当其冲,损失严重。
1966年1月24日全校92名教职工集中当涂五七干校;
1970年2月5日,下迁当涂分点办学,兴办年陡、塘南、围屏、黄山四所公社中学。
1977年11月8日,安徽省革委会同意恢复“安徽芜湖农业学校”。
1979年8月21日,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同意将原芜湖农校的土地、房屋、设施等全部归还给农校使用。9月30日学校回迁原址,即康复路99号。
1984年元月1日起由宣城行署领导改为芜湖市政府领导,归市农业局管理。
2000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芜湖农业学校并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结束长达近90年的拆并、分合、下迁、恢复等的办学阶段,进入了全新的学校发展的历史最佳阶段。
(二)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原名安徽芜湖商业学校(简称芜湖商校),和芜湖农校一样,其前身同是近代教育家李光炯、卢仲农1903年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旅湘公学”。1903一1949年8月,两校在长达46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本是同一所学校,具有同样的光荣革命传统史,同样的限苦办学史,同样的为国家培养人才,唯一不同的是学科有异,同一所学校两块校牌。
清朝末年,很多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各地举办多种文化教育活动,一面启迪民智,一面秘密进行反清的革命斗争。,1903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李光炯受聘湖南高等学堂,结识了安徽无为籍教员卢仲农,两人志同道合,共同创办了安徽旅湘公学,聘黄兴、赵声等人任教,嗣以环境困难,1904年迁旅湘公学至芜湖,更名安徽公学。
安徽旅湘公学之所以迁至芜湖而非当时的省会城市安庆,这与陈独秀在芜湖的革命活动有关。旅湘公学是一所具有浓厚革命色彩的学校,学校迁来芜湖有助于陈独秀开展活动,二来陈独秀与公学创始人李光炯同为安庆老乡,原本就很熟悉。李光炯办学之初,陈独秀就在《安徽通俗报》为公学大为宣传,大加赞赏。在公学聘请的教师中,如赵声、张继也都是陈独秀的挚友。改名安徽公学后,陈独秀在芜湖一边办《安徽俗话报》,一边在安徽公学教书,更方便他广泛地宣传革命新思想,培养革命骨干。1906年4月,陈独秀还在芜湖主持创办了公立徽州初级师范学校(西门外二街),并担任监学。
李光炯、卢仲农、邓绳候先后任公学监督,礼聘教师中大多为国内名流大家,如汉学家刘师培、诗人苏曼殊、陈独秀、陶焕章、谢无量、俞子夷、周震鳞、柏文蔚、陶成章、江彤候、潘赞化等一批“当时革命思想及行动的领袖级人物”,这些人物都与陈独秀有着深厚友谊。安徽公学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外,还以培养革命骨干,散播革命种子为教育主旨。
和芜湖农校一样,芜湖商校也经历过安徽公学、“甲商”、“中职”、“高职”、四个时期阶段。。
1934年出版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述:“(1912年)湖南移归芜湖之旅湘公学,亦于此时改称甲种实业学堂。……民元以后,安徽职业教育逐渐发达,安徽都督柏文蔚将以前之高等农业学堂及实业学堂合并为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二年,都督柏文蔚将芜湖甲种实业学堂分为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与省立甲种商业学校”。
甲种商校迁至新校址:东门外城墙根(即环城东路79号),甲种农校仍在原校址,东门外校场街(即康复路99号)。
1949年8月,芜湖市人民政府决定,芜湖工业学校、芜湖农业学校、芜湖商业学校合并为“芜湖市高级职业学校” ,分工、农、商三科,在各自原校址办学,以新校名招生。
1951年1月,学校改名“皖南区芜湖市中级商业技术学校”。
1952年,皖北、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学校更名“安徽省芜湖商业学校” 并改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商业厅领导,芜湖商校开始第五个学校时期。
1972年9月14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安徽省商业学校恢复办学,改名“安徽省商业学校”,仍隶属于安徽省商业厅,学校进入第六个办学时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学校大门面对繁忙的环城东路,门牌79号。1985年学校将大门开到康复路上,门牌82号。
为组建“安徽商业职工大学”,发展成人高等教育,1998年,学校自筹资金收购了“长江制药厂”厂区(康复路48号),扩建了“二校区”,并成立“二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2013年“二校区
2000年6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安徽省商业职工大学和安徽省商业学校基础上建立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标志着百年老校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9月,学校从陈旧狭小的老校区整体搬迁到具有现代化设施,环境优美的崭新校区,实现了建校百年来几代商校人梦寐以求的夙愿。随后,商校旧址成为“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原名"安徽省芜湖地区卫生学校",俗称芜湖卫校。建于1973年,为全日制公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安徽省最早的医学中等专业学校之一。地区卫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经历过数次反复,经过多次的拆并、分合、下迁和恢复阶段。1972年,根据省卫生厅要求,在芜湖专署医院(俗称地区医院)筹办地区医院附属护士学校。
1973年,芜湖地区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正式重建成立。校址:康复路44号。
1974年8月,经省卫生厅批准,地区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更名"芜湖地区卫生学校"。招生护士、社区医学医士;增招妇幼医士、口腔医士、口腔技士和口腔护士专业,以及高职口腔医学、高职护理专业,后又将砻坊路上原“地委党校”划并为卫校分部。学校建成后,隶属宣州市(原宣城地区)管辖,校名一直沿用至2017年。
2008年,经宣城市政府批准,芜湖地区卫校整体并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保留卫校整体建制。2017年,学校正式更名"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并启动新校区建设。
除了三所高专职业学校外,在长度仅有1300米的康复路上还有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芜湖市第五中学”和一所全日制小学“康复路小学”。芜湖五中(康复路2号),1952年3月创建。1984年12月,因教育机构改革,经省定为“芜湖市职业教育中心” ;1985年5月,芜湖第五中学改为“芜湖第一高级职业学校”(与“芜湖市职业教育中心” 一校两牌),现名“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又是“芜湖应用技术学校”等所在地。
康复路小学(康复路16号)位于康复路东端南侧,西与芜湖市日用搪瓷厂为邻,南面靠芜湖市第四塑料厂,原是占地4. 5亩的一所村子,创办于1949年秋,原名“高长街小学”,由芜湖市郊区赭山公社高石大队高长街生产队集体筹资,市政府补贴所兴建。非常有意义的是,除康复路小学外,康复路上的另外五所中等学校全是职业学校。芜湖农校、芜湖商校、地区卫校如今已升级成了高等专科学校,并合并或独自成为职业技术学院相继离开了康复路,仍剩下的二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在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技能的新型技术工人而辛勤地工作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