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个写文章平台,听人说入了“微博”。呆有三年多时间,还真感受到,人人“随时随地记身边事”。你东扯两句,他西扯两句,整天闹闹哄哄,几乎见不到“微言大义”。说是“微博”,人人当“微信”用。这样,自己却写千百字文章,也就显得另类,真有些不好意思了。后来发现,“微博”开设有专栏,能写长篇,于是转写专栏,写有一个系列三大本。令人很无奈,入“微博”的人,对专栏文章丝毫不感兴趣。这也不奇怪,入“微博”的人,大多风风火火,哪有闲功夫,看长篇大论。终于认识到,选措了平台,而下决心离开了。
只是凭直觉,入了“知乎”,先交了一个季度会员费。到现在,将近两个月了。客观地说,相比当初入“微博”,感受到“知乎人”多了一份热情与真挚。从哪感受到的?刚登录“知乎”,有些发懵。只见“有问题,就会有答案”,一时不知道文章藏在哪里?于是给“管理员”发了一条信息。其实没抱有能得到什么有价值回复的想法。为什么?在“微博”习惯了。也许“微博”家大业大,对小人物没什么“客服”。也就片刻间,收到了翔实回复,确实在意料之外。虽入“知乎”不到两个月,但有一点感受,十分深刻,即入“知乎”的人,整体素质远高于入“微博”的人。当然,对入“知乎”的人,也有一点不解,即绝大多数人不愿写文章,一门心思提问题、答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没有写作基础,更准确说,没有创作能力,提问或答问必大失水准。在“知乎”这些日子,自己已到了“写作4级”,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43篇文章的浏览量,顶不过回答一个问题的浏览量。说一句心里话,在自媒体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写作者的心声、真情、实感。若没人问津,那会伤心透顶。这也不奇怪,人家是奔着“问题”来的,哪有看文章的功夫。但更要命的,自己天天忙着回答问题,挤占好多写文章的时间,这不是长久所能承受的。不用说了,又选措了平台。
人在哪呆久了,会生感情的,还是早做脱身准备为好。于是,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入“简书”。昨天,登录界面,看到“创作你的创作”,很亲切,感觉这回不会选措平台了。于是交了一年会费。可以说,给自己设定了一年试用期。
简书,我来了,相信会马到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