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我有幸遇见了拆书帮老友分舵,参加了两次拆书活动,并认真阅读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之前困扰我许久的学习力提升问题终于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答案,只有做一个功利的学习者,才能实现较高的学习效率。
一、天真低级的学习只会增加自己的焦虑
2017年是知识付费的爆发之年,我也这场爆发之中疯狂了一把,在“得到”购买了7个专栏,在“蜻蜓FM”以及其他付费学习平台也购买了数个教程或专栏,一度沉浸在洋洋自得的喜悦之中,每天把购买的专栏都听一遍,感觉自己收获了无数的新知,在飞速的成长。在此之后又购买了数十本大咖推荐的各种书籍,涵盖心理学、管理学、沟通、亲子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专栏听不完,书也没有什么时间去看,看了也记不住什么。洋洋自得的喜悦消失得无影无踪,随之而来的只有无尽的焦虑,觉得自己落下了许多的专栏,既浪费了金钱,又在学习的路上落后太多太多。同时也充满了羞愧,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以善于学习自居,面对这样的学习进度,我自己也不能接受。再往后发现,因为内心不愿面对失败的挫折感,有些一两周都没听的专栏干脆再也不听了,书也束之高阁了,但内心的焦虑有增无减。
二、伪学习的“坑”
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我开始研究提升学习力的方法。我放下了所有的专栏和前期购买的各种热门书籍,转而开始深入研读各种关于阅读和学习的书籍。《好好学习》《学习之道》《如何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刻意练习》《知道做到》,这些书我都认真研读了。甚至我还以为是自己意志力不够,没法养成坚持的学习习惯,于是我还认真研读了《意志力》《从行动开始》《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微习惯》等等提升意志力培养习惯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找到了提升学习力的方法,但又觉得朦朦胧胧不够真切。直到我看到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阻隔在我眼前的那张朦朦胧胧的膜才彻底戳破,之前看过的这些书好像又融汇贯通起来了,对学习力提升这个问题豁然开朗了。
赵周老师对伪学习的形式作了精准的点评分类,我一一中招。一是追逐各类“干货”,我第一个购买的“得到”专栏就是“每天听本书”,以为每天听一本书的“干货”就会得到极大的成长。可是后来发现,听过的“干货”没有太大用处,过一个月再看书名,基本不记得了。二是追捧各类“大神”。我对各种学习平台上的专栏大神都敬仰膜拜,每个人的课程我都想学。当时看到彭小六的介绍,立马就购买了洋葱阅读课,后来证实,这只是一个网红的过度包装产品,没有任何新意,他的课程上很多内容都是我看过的关于阅读的书籍中都有的知识,没有什么创新,只当教了智商税了。三是崇拜各种“新知”。我对影响力、沟通、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都很热衷,所以才会在“得到”上购买7个专栏,但其实很多都没时间听,而且由于过多的追求数量,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也没有时间持续跟进巩固,最终落到行为改变上的少之又少,也就给我增加了一部分谈资而已。四是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古典老师说过,所有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到技能上,而我最初时一味地追求各种高大上的理念,实际自我提升并不大。
三、功利的学习方法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前言中就说到,“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去学习过‘学习’本身。”这句话一下就戳中了我。回想自己走过的弯路,确实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低水平的勤奋上盲目付出,收获甚小。赵周老师在书中多处指出,在信息量空前泛滥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使用的学院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成人学习,“书一定要读完”“读了一定要记住”这些理念让很多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太多的无效付出。赵周老师在书的第二章介绍了成人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驱动),在第五章介绍了库伯学习圈(具体经验、观察和反思、系统化和理论化、测试和行动),然后提出了用便签学习法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追问和反思、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应用知识)。无论是前人的学习理论还是赵周老师的便签学习法,最核心的、最触动我的就是成人学习一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功利性为目的,以知识的内化和应用为中心,只有做到这点,我们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才不会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存负载,而是真正提升我们的生存力量;只要做到这点,得鱼忘筌也无所谓。书,真的不必读完!
四、用高效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阅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我的学习理念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顿时感觉学习不再是自己的负担。我将书柜中的书好好整理了一遍,对于网络上很热门但并不能解决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书,先放到最高的地方,以后有时间的时候把它们当导游,读一读了解更多的新知;对于我在工作中的技能提升上急需的书,比如《关键对话》《谈判力》等沟通方面的,或者是我在家庭生活中急需解决问题的书,比如《教出乐观的孩子》等亲自教育方面的,我把它们当做医生,都放置在书柜的中间,最方便拿的地方,以便随时遇到问题从中寻找答案。同时,对于我购买的专栏,我不再每篇都听,只挑选对我的现实工作和生活有帮助的听,每听到有用的都注意反思和运用,听不完的也不再焦虑。
网友评论